宋朝那些事儿_第九三章 恩恩怨怨从何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三章 恩恩怨怨从何言 (第2/2页)

取战马这二大目的,又用封官加爵为诱饵,笼络唃氏等吐蕃上层人物。仁宗时,唃氏累加恩兼保顺河西节度使、洮凉两州刺史,又加阶勋检校官、功臣、食邑,赐器币鞍勒马。这种局面保持多年。

    西夏李德明死后,其子李元昊继立,积极向吐蕃发展,以图解决来自唃氏的侧背攻击,在仁宗景祐二年大举进攻唃氏政权,结果大败而归。景祐三年,李元昊南侵河西诸地,拓土三千里。宝元元年,李元昊称帝,正式建立起西夏国。

    宋廷大为震惊,再度重视吐蕃力量,加封唃氏为保顺军节度使。同时又遣左侍禁鲁经持诏谕唃厮啰,然而,之后宋军与西夏在好水川、定川之战中,唃氏帮忙不多。而好水川、丁川战役的失败,迫使宋廷对西夏采取防御为主的策略。

    即使如此,吐蕃在当时联宋反西夏的斗争,仍有相当的牵制作用,亦多少有利于赵宋政权的安全。唃厮啰在英宗治平二年死去,他的继承者董毡,仍然执行其父联宋反夏策略,与宋保持和好,仍然不断将战马供给于宋朝,宋则给予大量的回赐,并对董毡等吐蕃领袖封官进爵。董毡曾多次打败西夏军队,使西夏对河湟地区的开拓受到一定阻挠。

    由于多种原因,宋蕃关系逐渐恶化。就吐蕃而言,内部出现矛盾,诃氏三子各立文法,各据地盘。阿里骨亦有贰心,造成了宋朝拓土河湟的重要机会。王韶向神宗建议用兵河、湟的策略,其基础就建立在吐蕃内部出现分裂上。王韶经营三年,收复了熙河洮、岷、叠、宕、等州,幅员二千余里。宋廷拓边胜利,使河湟地区的吐蕃诸部纷纷自危,不少族帐投向西夏。西夏国母梁氏将女儿嫁给董毡,使得吐蕃西夏和好。真宗、仁宗、英宗三朝的盟好,至此宣告结束。

    王韶虽然平定了熙河一带,然而吐蕃首领青宜结鬼章经常扰边,宋廷边境并不安宁。

    元丰四年,宋军讨伐西夏,请吐蕃共同出兵。董毡及其养子阿里骨坚决与宋朕盟,一举击败西夏。

    必须指出的是,当时吐蕃已经成为宋、夏、辽三方面争取的对象。董毡帐中,各方使节,往来不断。青唐政权地位如此重要,在宋夏斗争中确是关键。但促使吐蕃投靠赵宋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经济利益。吐蕃依附赵宋,可以获得丰厚的赏赐。

    哲宗亲政后,由于董毡、阿里骨先后死亡,瞎征在绍圣四年正月被哲宗封为河西军节度使、检校司空、宁塞郡公,但吐蕃内部却矛盾重重,争斗不息。

    公元1099年,吐蕃内部发生分裂,首领瞎征被囚禁在青唐。

    边将王赡、王厚乘机向哲宗上奏,建议出兵收复汉唐故土。宰相章惇权力支持。哲宗决定重启河湟战役。

    六月,宋哲宗以王厚为主帅,王赡为副帅,领兵出行。

    王赡是秦州宁远人,他的父亲王君万追随王韶在对吐蕃诸部的战役中屡立奇功。

    七月,王赡领军率先渡过黄河,先攻下陇朱黑城,顺利攻取邈川。

    邈川,古时湟中之地,部属繁庶,南拒河州,东拒兰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夺取邈川才可算是是军宋出师以来的首战,对以后的战争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此战大捷后,王赡驻军邈川。

    八月,吐蕃首领瞎征从青唐脱身,前来请降。吐蕃宗哥酋舍钦脚请求内附宋廷,王赡派遣大将王咏率五千骑兵前去接见。王咏到达之后,吐蕃各羌族突然转变态度,不但不愿意归附,还要与宋军决一死战。

    深入险地的王咏眼见兵马不足,难与敌人抗衡,只得急忙向王赡求救。王厚得知,连忙派遣大将高永年领兵前往救援。好在救援及时,王咏部逃过一劫。

    瞎征投降宋军后,心牟钦毡父子迎溪巴温之子陇拶入守青唐。

    王赡的大军驻扎在邈川,前方就是青唐,能不能平定吐蕃,收复故土,青唐十分关键,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