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晏家有郎(上) (第1/1页)
许是迎春宴将近的缘故,入京的人极多,饶是建康主街和主城门可同时容纳八辆十二匹马拉的马车并列行进,入城的队伍还是远远的排出了数十里。 在城口处,一个五官端正,眉目清晰的少年一身窄袖湖蓝色的骑装,质地上乘,一望便是非富即贵的好儿郎。腰间扎条白玉金丝雀羽纹带,黑发束起以金冠固定着,修长的身体坐在马上挺的笔直,整个人丰神俊朗中又透着一股沁然深久的贵气。他的身后站着许多仆役打扮的人,也无一不是腰杆挺得笔直,只除了一个站的离他最近的一个老者,老人弯着腰,头好像几乎就要贴地一般,就好像是要对折了一般。 虽是冬末,可是清晨还是极冷,可是马上的少年就一直保持着那样笔直的身姿,目光一直看着城门的方向,不骄也不躁。弯着腰的老人不着痕迹的瞟了一眼,微微点了点头。 不久之后,一个打扮如同少年身后那些仆役一般无二的人从城门口一路跑到了少年的马前,气喘吁吁的说道 “县公,那饮烟山庄的庄主沈云朝已经到了城外了。” 县公是大周封爵的一类,大周与从前的诸多国家都不同,封爵就是家常便饭,偌大的建康有爵位在身的不说一千也是有八百的。可是话是这么说,但是能捞一个爵位在手的,先不论爵位大小,那也绝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在大周封爵大致分两种,王爵非皇子不封(齐武王除外);公(郡公、县公)、侯(郡侯、县侯)、伯、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 按理说大周是新建国,应该是功臣封爵较多,可是事实上大周最少的恰恰就是正统的功臣爵位。因着一些特殊原因大周的功臣人数是少的可怜,所以大周皇帝对这些仅剩的功臣是格外的好,爵位和封邑是不要钱的送,基本上是活的都可以大小捞到一个爵位,倒是对宗室子弟,皇帝看管的比较严格,不满弱冠,就什么都没有。 以这个少年十七八岁的年纪来看,他只有可能是功臣之后,如此丰神俊朗的儿郎又小小年纪就御下如此有度的,放眼这偌大的建康,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晏相家的嫡曾孙晏明德,小小年纪就以才名轰动京城,后来又以其出色的德行品貌被选为太子伴读,尚了公主,又封了爵位,开国县公,享食邑一千。被誉为未来晏家的接班人的小晏相,是建康城中炙手可热的新贵人物。 然而,说起晏明德,那就不得不提他的曾祖,大周的开国左相晏平江,年少时一介账房,却慧眼识人救了落难的大周皇帝周扶远,从此成为了他的首席谋士,从战乱到太平,一直是周扶远最信任的臣子,是一段延续了近五十年的君臣佳话,是必定会名留青史的一代治世明臣般的人物。他的子息并不兴盛,只因他始终守着自己的发妻,更在自己发妻死于战乱的之后不再续娶,守着一儿一女。晏家直到传到第三代,才总算兴盛了一点。他的孙子时任户部尚书的晏左成,一共有七子三女,一嫡子,一嫡女。 晏明德听了手下人的汇报,沉吟了片刻,问道“沈云朝的车架如何?可否华贵?” “不,沈云朝的车架极是朴素,随行的人也不多,不过五六个而已。” “他不想惹人注目。”晏明德皱眉喃喃道,他受曾祖之名前来迎接沈云朝,虽然外人都说自己是晏家的接班人,但是晏明德自己知道,如果得不到晏平江的认可,那自己就算名声再好都没用。他摸不准晏平江的用意,心里正摇摆不定,他下意识的就看了一眼他身边的那个驼背老者,可是老人并没有给他任何回应。 晏明德想了一下,他利落的下了马,说道“全部待在原地,木老跟着我。” 说完,晏明德便大步流星的走向了城门,他身后的仆役门面面相觑,一脸的不敢相信,他们都是从小被寻来的家生子,一直跟着晏明德,晏明德虽然和善,但是多少也沾染了世家大族子弟的习气,再加上自身才德,他向来是十分自傲的,骨子里看不起白衣,商贾一类的平民。
直到晏明德走远,他们才开始小声议论 “这,县公是怎么了,居然亲自去迎接一个商贾?” “什么叫一,个,商贾!你不知道啊,沈云朝那可是大周首富,别忘了你家的侄子就是靠人家捐的麻衣白幡才逃过一死的。” “行了,要我说,你们一个都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嘁,说的好像你知道一样。” “嘿,你还不信,我告诉你,他是一介商贾不错,可是能得老祖宗夸一句好的一介商贾,就不可能被县公怠慢。” 这个仆役一说完,剩下的仆役就都不说话了,想来是全部都认可了他的说法。可见,晏明德对晏平江看法的看重性,不过这也没什么,毕竟是掌了一辈子权的人,看人的眼光总是毒辣的。 这些仆役以为晏明德走得远,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可是他们不知道有人听到了,而且不止一个。 走在晏明德身后的老人,抬头看了一眼晏明德,眼里划过一丝失望。 在这些仆役的正上方,一间开着窗的房间,白色的衣摆从窗边一闪而过。 “回来了?呵……,还真是,马不停蹄啊,师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