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坡头村论道 (第2/2页)
邢厚泽指着身后墙上的地图让大家看。他在坡头村所在位置打了一个蓝点。从蓝点左右两边各画了一条虚线,这是他设想的未来公路走向。他说:“贵山县十一个区镇所在地,目前只有八个区镇通了公路,到长坎、长箐、四方坡就只有简易便道,坡度高,弯道多,天气好的时候,拖拉机可以近来,一道雨天连马车也跑不动。所以规划建设这几个区乡的公路,迫在眉睫。” 张敬民说:“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这交通设施以外,还有电力设施、通讯设施、人畜饮水、民房建设……” 邢厚泽说:“你说到电力设施和人畜饮水,引出来我要说的第二个大问题。那一片缓坡种下去的干果上万棵了,那几天,全村一百多人天天挑水上山,每棵树浇三碗,每桶水浇十棵,连续五天,保住了大多数。这不是长久之计。计划在大坡顶修提灌站,翻过大坡顶,往南面下去八公里,就是玻璃河。目前只有计划,还不敢动,扬程太高,投资过大,根本无法想象。” “水电站大坝起来,扬程就不高了。” “说到点子上了。大坡顶和面缓坡面积更大,受河谷影响,湿度大,非常适宜种茶。” 张敬民动了一下身子,习惯性地要将椅子朝前挪动,这是对谈话感兴趣的情不自禁。贺国荣更觉到了,赶紧掏出小本子来,准备记录。邢厚泽笑了笑,并不在意,“所以就要看我们的水电站建设了。怎么样?快了吧。刚入冬的时候我到河边去了两次,有个地方叫豹子崖,我观察那地形,估计不错的话,那就是你们未来水电站的大坝选址。” 张敬民说:“你哪里来的情报?” “我才说了,估计嘛,真是那里?” 张敬民点了头。邢厚泽异常兴奋,抬头问里面:“好了没有啊。”
他爱人应声出来,端着一个土砂锅,rou,豆腐,白菜,大萝卜,都在锅里面,她把她叫做“一锅香”。邢厚泽爆抱来一个大瓶子,大半瓶酒约有五六斤,酒里面有红枣,枸杞子,酒倒在玻璃杯里呈橘红色,闻着就有一股醇香味。 贺国荣双手了瓶子,给大家倒上半杯,邢厚泽接过去非要统统斟满。四个人先碰杯,全都干了,驾驶员少一点。接着把炉子火门开一半,锅里就咕噜咕噜冒气,就在喷香的热气里吃起来。邢厚泽爱人垮提篮又出去了。 “嫂子你不要忙出去,先一起吃了再去。” 女主人说:“你们慢慢吃慢慢聊,我还饱的,趁早再去摘一些蔬菜。” 邢厚泽兴致勃勃说:“大坝水位要是提升十米,这边水位估计就会增高五米。大坝超过七十米,我们的提灌站就很容易搞成了。” 张敬民说:“超过七十米是肯定的。” 邢厚泽捏了一下拳头,倒满酒,冲这句话,两人又干了一杯。 “资金问题呢?还有,我担心地区这一环。” “柴总他们有办法。规划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连预算安排,召开论证会,他们全包,基本没让我们沾手。” “柴总是真正的专家学者,又懂经营管理,依靠他的运作,去连接别的专家,理工的,农经的,文科的,各科专家都有,形成一个团队,一起来帮一个县谋化发展,这个人才被你抓来了,这是贵山县的幸运。” 张敬民说:“柴总提到过你,他说想和你见个面。” “我算啥呀,一个乡野之人。” “你刚才说专家连专家,组成一个团队,一起来帮贵山谋划发展,这一段话浓缩了就叫做依靠专家学者。就凭这个点子,你还能说自己是乡野之人?你是深居山林的诸葛亮呢。” “过奖了过奖了,诸葛亮谋划江山社稷,我呢?要说谋划,也只是一个小县,巴掌大一块小地,偶尔为之,谈不上谋划,真正的谋划之人是你们,你和小贺,是你们先做出来了,见了成效了,我作为旁观者感叹而已。你们还是实干家,实践者呢。” “一声感叹,一个金点子。” “嗨哟,张敬民你在敲打我不是?人说旁观者清,我呀,不光为你们点出来了,你们在干依靠专家学者的事,就你们与能投公司签协议的创举,我也可以归纳成为真就叫依靠大型企业,能投公司注册资金两个亿,年产值十亿,要叫它们出手帮助一个小县,小菜一碟。” 张敬民击掌道:“好一个依靠大型企业,这还不是金点子!小贺,快点记下来。” 贺国荣应声翻开笔记本,哗哗记上,脸上笑开了花。 “你什么时候柴总来贵山了,你通知我,我一定去拜访他。” “不如我带他来这里。” “好嘛,就让这里的新鲜空气给他洗洗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