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8章 开会有规矩 (第1/2页)
会后马运昌让张敬民留了下来,还有几句话要说。 说的还是干部问题,是张敬民推荐的人选问题。 马运昌说:“你咋不推李志权呢?来办公室当个副主任我看还行。” 张敬民想都没想就说:“不行,他连水利局那个副局长都快混不下去了。不懂业务,也不学习,而且作风还霸道。” 马运昌皱起眉头:“我咋听到的和你说的完全不一样呢?” 张敬民说:“你是听到的,我不光听,还在看呢。” 马运昌想说你带着情绪呢。还是控制了一下,说:“当然,按你的水平去衡量他,也许你是对的。在政府班子里,你算是正牌大学毕业,科班生,我们呢?中专,大专,比起你来,是要差一点。有的学科完全不能用学历来衡量。比如办公室秘书工作,大学生也有几个,为什么就干不下来呢?光凭写材料这一块,就很难找到一个达标的。” 张敬民说:“我推荐的这个人不是大学生,但他写的材料就很不错。” 马运昌冷笑起来:“敬民呀,我有一句话,忍得太久了,你逼得我不得不说了。这个人写材料不行,只能是一个搞假大空的,很会阿姨奉承的家伙,你一定是被他的假象所蒙蔽了。” 张敬民睁圆了眼睛:“不行?他给你写过材料,我怎么没有听你说过不行了?” “他根本就没有为我写过材料。” “那次,关于开发玻璃河建设水电站的专题报告,不是他写的吗?” “你还是去问问他吧。” 张敬民问贺国荣:“开发玻璃河的那个专题报告,你留下底稿没有?” 贺国荣摇头说:“没有。” “你写材料不打草稿?” “打呀。但是材料交上去,没问题以后,我就把草稿处理了。” “烧啦?” “是呀,卷成纸筒,烧煤球引火用。” “我就问你这个事,没有了。” 张敬民没有往下说,让贺国荣走了。但他心里一阵着急,调动这个事情很紧迫,得很快想出办法,解决马运昌的误会,扭转对贺国荣的看法。 马运昌对贺国荣的看法,始于较早的一次接待,省水利厅一位副厅长在贵山考察,到了水利局。他当时是副县长,在家主持工作,亲自去会见一下。集中听了汇报后讲话。对水资源普查工作赞不绝口,认为做得扎实。 这项工作开始不只给了三个县,一年过后检查,发现那两个县问题比较大,汇报时牛头不对makou,不在点子上,资料也不齐全,去看的点也平常,就是老百姓使用的自然井,水塘之类。 而贵山的情况大不相同,所看到的三个点就各有特色,一个地下水库,一个三叠井,还有一个在地底下运行近二十公里的暗河,有图片有三维画面。且整个工作资料齐全,图文并茂,局领导思路清楚,工作人员敬业,令人佩服。 副厅长还不时地要和大家互动,问了马运昌几个问题。马运昌只是笑,把问题让给张敬民,说这是他的专利,别人插不上手。 张敬民表现一种过分的谦虚,总是表明做这项工作的人有许多,其中这个贺国荣就很出色,好几次都叫贺国荣回答并出示相关资料。副厅长好像对他的情况很熟,关心他的转干问题,问处理好了吗?张敬民回答处理好了。事情怎么处理的,副厅长本不晓得。 他当时可是冒着被龚祥兴责怪的可能,出面找人事局给他办了的。办了就办了,他不要求贺国荣有什么回报,不要他拿烟拿酒到家里面来表示。当时,在副厅长问及的情况下,谁都没有出来解释一下是怎么办成的。仅仅是你自己的本事么?在这样的场合下,出来说一声是某某领导的关怀就这么难?不说也罢,事情算是过去了,留在马运昌心里的一个感觉,或者说一个提醒,再有二次,不会那样随随便便就给你们办事了。 别扭一直存在心头,就像吃多了肚子胀,应该调整一下,待肚腹里的积食消化了,才可以再进新鲜事物。张敬民就不大会运作,当着牛教授的面,又推荐贺国荣出来写专题报告。马运昌表面不说话,内心是不乐意的。张敬民这样强推自己的下级,让他有点反感。后来他果然没有完成任务,而让没有领受任务的李志权主动给完成了,而且质量很好。马运昌就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举一反三,还经常提醒自己,任用干部的问题,意志一定要坚定,不要被那种所谓的推心置腹所左右。 他就不喜欢龚祥兴的那一套,总是经不住旁人的热心推崇,轻易答应他们,满足他们的欲望。这样的结果必然会贻误大事。现任办公室主任就是这样,被司机戏说为“文不会写工作报告,武不会做广播体cao。”甚至于连必要的应酬他都不善于。只是跟着秘书搜检文件资料,陪打字员加班,做下手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