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老单位新工种 (第2/2页)
好好学习,思考一下自己的言行,不过道理上可以这样理解,实际中心里总觉得有点别扭,不是滋味。” 张敬民说:“大放不愧是军人出身,豪放无私,大义凛然。这件事你不出面,我们要换个方法,要找他谈,看怎么谈有好处,能过促使有所改变。不会改变的人,不如不谈。” 张敬民说这话心里有感触。李红专,因为有背景,情绪化,表现在行为上落差很大,高兴时候工作做得就像样,不高兴或者吃了亏就不行。卢跃进为他说话,到了毫不遮掩的程度,她母亲呢?还是国家干部,跑到大街上撒泼,几十年教育是怎么接受的? 三个人说得很热烈,唯独贺国荣不吭声,张敬民就看了看他。身子随车摇晃着,眼目却闭着,可能心思在构思汇报才材料提纲方面。他在柴总那里,问这问那,借了几本书,都是火电建设方面的。他内心好比一张白纸,有了好的设想,画出来的就是有用的图案。快三十岁了,却像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那样好学。所受的那些挫折,打击,越发激起上进心和钻研精神。 有些事情他也知情,而且从中吸取经验,他还建议,坑口电厂项目启动早期,主动给行署汇报一次,这是个争取上级理解和支持的好机会。李俊就说连贺国荣都看到了事情的关键,看在这个汇报越早越好。张敬民也十分认可这个建议。 回到政府,张敬民把要给行署汇报的想法和马运昌说了,又由他去和龚祥兴通了气。贺国荣执笔,写了汇报材料,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张敬民和李俊作为代表,带了材料专门去给蒋建琪专员作汇报。为了便于修改,贺国荣也跟了去。
三个人在门卫那里待了片刻,让门岗看了一下材料第一页,主要是看抬头,门卫看过了“行署并蒋建琪专员”的字样,就侧过身,让他们通过。上了三楼,靠内的七号套房,门头吊一块小金牌:西楼一号。 轻轻敲门,没有应声,好在门是虚掩的,可以无声地推开。蒋建琪坐在老板桌后面看材料,抬头看他们一眼,没说什么,翻了第二页继续看。李峻在前,张敬民第二,贺国荣第三,三个人尽量放轻脚步,走过去,在老板桌面前的沙发上坐下。静静地等专员看完材料。 蒋建琪又翻了一页,间歇中抬起头,看着贺国荣问:“你是谁?” 贺国荣说:“我是贵山县政府工作员。” 蒋建琪伸出一个手指头:“那你出去。” 张敬民动了一下身子说:“专员,我们一起来的。” 贺国荣站了一下,见专员没有理会张县长的话,而是用余光在看他,面皮绷得很紧,出气声也不均匀,不敢多呆,看了一眼张敬民和李俊,赶紧回过身走出去。他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想着张县长李县长他们一时半会出不来,就想到贵汇文艺编辑部。编辑部隔这边不远,出门绕过围墙就是,那里面他来过几次,和张编辑很熟,就决定去那儿玩一阵。 张编辑正在给主编汇报工作,远远看到贺国荣,就说:“等一下,来了客人啦。”跑到楼梯口,伸出手来迎接贺国荣,说:“稀客稀客。” 领着贺国荣进了编辑部,安排坐下,给他倒了茶水。 主编站在门口,贺国荣不认识,就对张编辑说:“人家还在等你呢。” 张编辑抬头看见主编站在门口,直起腰来说:“你看,贺国荣很少到编辑部来,今天一定有事,改天再给您汇报如何?” 主编点一下头,转身走了。贺国荣问:“张编辑,你怎么说汇报?” 张编辑说:“是呀,他是我们贵汇文艺主编呢,还是文联副主席,内部明确分管刊物,这边所有工作都要向他汇报呢。” 贺国荣说:“那我这不是就干扰了你们?” 张编辑说:“没有没有,你难得来一回,早就想要和你见个面,就你的作品里面的一些东西,有好多想法要找你交流。” 听着下楼的脚步声,面对张编辑这样的热情,喝下一口热茶,贺国荣的心窝子里涌起一股暖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