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这样畅所欲言 (第2/2页)
决不了。 “长箐乡进城来有七十多里,是你一个人来?住处呢?怎么解决?” “吭吭,我们十多个人挤在一堆。” “十多个人,都蹬车?” “蹬车的只有两个,四个挑灰砂,咳咳,七个搞搬运。” “那住处宽不宽,热不热?房租多少?” “还好,不算太热,还敢问仓库。” “仓库呀。” “朋友的亲戚帮忙找的。” “唔。” “吭,在黄家山。” “黄家山?是能达公司的仓库呀。” “那经理心好,我们拿了贺大哥的信,一去就接受我们了,腾了一间库房给我们。” “贺大哥?你们老乡?” “不是,是城里的,我不认得,是朋友的亲戚。” 下了车,给了车钱,又给了两罐核桃乳。 “我不要,你这是拿去看病人的,不要不要。” “你喉咙干涩,喝两口要好点。快拿着,我到那边再买点。” “谢谢了。” 汉子拿了核桃乳,站在那儿,看着张敬民走去好远。 张敬民看到车向前情况不太好,坐起来都很困难,整个人都脱形了。说话倒是没有受到影响。 张敬民把果篮和核桃乳放在小桌子上:“这核桃乳我掏出来两罐,给了一个蹲三轮的了。他喉咙痛,没法回去吃药,还要在日头下蹬一天到黑。”
“那你就多给他几罐嘛。” “他还不要呢,说是看病人,不好意思,人就是淳朴。” “进城来找工做,不容易呀。” “蹲三轮的还是一类人,还有二类人,在黄家坝搬运水泥。成峰那个公司里,还有十几个呢。” “土地承包后,农民的日子好过了一点,但是仍然恼火。真正说起来生活上要翻身,还真不容易呢。” “甘草冲那片坡地只有洋芋和苞谷,收上来上缴农业税后,就不够吃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出来务工。” “只要能够找到一口吃的,能务工就务工吧,也是一条出路。” “这两年城里来不少四川人,补鞋的搞建筑的,拖板车的蹲三轮的,干什么无所谓。我们的人就很少出去。” “劳动局搞了个报告,组成一个务工领导小组,专门到沿海一带发达地区去联系,把一些青年农民组织起来,培训半个月,集中送过去务工。这是个办法。” “是呀,他们要抓紧时间呀,光我们这样想?怕别的地方早就干起来了。” 说过了劳务输出,张敬民就把车正的事说了。 车向前就要坐起来,拿两个枕头撑住后腰:“早前的时候,马县长就找我去他家,让我看了一个名单,上面就有车正的名字,他说因为我的身体原因,组织上要考虑照顾,拟安排在统战部。我表示了感谢,也说了年轻人要多在下面锻炼。说是说,我的态度不坚决。当是我看到名单上有龚莉,我知道是书记的女儿,没有看见马运昌的儿子。没想到他们会这样快就定下来。我就觉得事情复杂了。我在医院里没法安心下来,我觉得车正还是不要上来,现在正的不是时候,我想就这个事先和你通个气。” 张敬民按住车向前的手说:“老哥子,你有这样的想法,我不反对,从我们两个相处这么多年,我对你的了解的程度来说,我是要支持你的。车正在乡下多锻炼两年,对他的成长只有好处,但因为你身体的原因,我现在看你的状况,确实需要他经常在你身边,所以……” “关键问题,是把车正和马雯交换,这……” “怎么?情况你都知道啦?” “知道了,会上发生的争论我都听说了。我真后悔,不要去看那个名单,表态不坚决……” “你知道,常委会上一旦定下来,就很难更改的。何况这是认人事问题。” “怎么不能更改?过去那么多冤假错案不都改过来了吗?” “那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发生的问题,涉及面很大,打击面很宽,不改正不行,和这个不能比。” “我还是想再争取一下,即便马雯不能当组织部长,那也不要让车正去换,考虑别个不好么?” “老哥子,我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就不要再胡思乱想了,好好养病,不让儿女过多担心,让他们集中精力搞好工作,多做贡献。对于车正来说,继续留在乡下,或者到组织部来,对他都是一场新的考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