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要办和不办 (第2/2页)
己掏钱买了二十份,拿到各科室发放。一阵热恋的讨论之后,有人讥讽道:“四个人写的文章,你一个人拿着宣扬,也不怕害羞?” 洪永宁这才发现署名的问题。 文章的标题下面署了四个人的名字。洪永宁之前加了副总编辑,贺国荣后面也多了个记者。洪永宁心里特不舒服,打电话给贺国荣,要一起去报社,质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贺国荣说:“他们参加了修改,分点稿费无所谓。” 洪永宁说:“这不仅仅是要参与分稿费那么简单。” 贺国荣说:“报纸因为是他们在办,宣传基层干部的事迹,他们想出一份力也是可以理解的。” 洪永宁说:“这是一种亵渎,对报纸这种神圣媒体的亵渎。” 洪永宁仍然很不服气,逢人就要讲。林心刚在报社有个熟人,就顺便问了一下。那熟人说,副总编要申报中级职称,还差一篇像样的稿件,看到你们这篇,就明显感觉到要拿奖,就这样干了。这没什么,在报社没有职称,就像在行政机关没有职务一样,一辈子工作员。有了职称就不用担心调资晋级。而一个中级职称的工资待遇,相当于一个副处长。 忙完那一段,到了国庆前夕,贺国荣被李俊叫去,说:“受常务副县长张敬民的委托,找他谈一次话。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也就不啰嗦,走个形式就行了。” 随即给他看了政府的红头文件:经县委常委讨论,任命贺国荣同志为贵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李俊说:“张县长与马县长通个气了,对你的分工安排事,协助华主任分管信息科,协调农业系统的工作。” 刚谈完话,又接到程放的电话,说:“今晚八点,省广播电台播放你的《荣镇漫步》。”程放不多话。就这么两句,然后嘻嘻一笑,挂了。
贺国荣一阵惊愕,十分困惑。那次找马县长,在门边遇到了彭明盛,听了他儿子的遭遇,心里就很过不去,起了要帮他一下的念头。事情进一步发展,要是中途不变化,继续等候县长,那又是另外一个版本了。幸好去找了罗书记,然后又参与了一次对基层干警实际的采访,来来去去忙着,《荣镇漫记》就搁下来了。去长坡的头天晚上,回家顺手把稿子塞进抽屉里了,怎么突然间播出了呢?不需要领导审阅签字了?然后突然长了翅膀,飞去了省广播电台? 贺国荣赶回家,打开抽屉一看,稿子真不见了。 见他着急,祝明霞就把一切都告诉他了。 就在他带了彭明盛四处奔跑的那天,中午程放来家里了,要找那份《荣镇漫步》稿子。 祝明霞问她:“贺国荣自己不来取,让你来跑?” 她说:“你家那口子呀,在帮那农民伯伯办事,做活雷锋呢。我有时间,也要学习做点好事呀,我就过来代劳了。快点拿出来吧。” 祝明霞说:“他的稿子,我不知道放哪里呀。” “别装了,你两口子从来就是这样,好像真的是互相尊重个人隐私,你男人肠子几尺几寸,量了若干遍了。快点找来,我没时间和你扯。” 祝明霞拗不过她,就从抽屉里找出来给了她。祝明霞哪里知道,她干这事连贺国荣都不知道呢。 贺国荣说:“这么说一定是她拿去找县长签了字。这家伙怎么办到?” 祝明霞说:“这么说县长看了稿子,觉得你还真是个人才,所以不光签了字,还同意提拔使用你啦。” “不会这么简单。”贺国荣陷入沉思。政府任命他当办公室副主任,事情有了一段时间,当中少不了几个老领导的敦促。车主任张县长一直都在努力,就连李俊副县长,不同场合都听他说过几次,他们都是县里举足轻重单位人物;这期间刚巧罗书记安排去长坡,和洪永宁合作写了那副所长的事迹材料,影响很大。这些都是客观影响,这时候程放又拿这份稿子去找,从写作这个角度考察,马县长不会不思考这个问题。诸多因素都凑在一起了,这叫什么呢?机遇降临? “简单不简单,就看下一步造化了。到办公室当副主任,就是搞服务,领导要服务,群众来了要服务,要搞协调,协调当中少不了烟酒,这是你的弱项,不喝酒的人一旦被强行灌了酒,那样子实在可怜。我们单位办公室主任小江,经常被灌醉……第二天第三天还是无精打采,一脸菜色。”祝明霞看着墙壁,微微叹息,还轻轻摇了摇头。 两口子陷入沉默,家里静悄悄,一阵小风从窗外吹进来,“嗯—咦—”什么地方发出细微的声音,两人同时回头,原是卧室门轻飘飘开了一个缝。祝明霞看一眼贺国荣,贺国荣也是一样急切第看她。她拉了他的手,手指头按下他的手心,领悟的情绪一下子喷发。他从侧面搂了她,把她抱起来,用脚尖推开卧室门,窗帘大开,阳光裹挟着新鲜空气,空气中含有柳叶潮润的气味……她不让他关窗帘,不忌讳是大白天。人的生活,劳作,喜悦,快活,不都是在大白天演绎的么……阳光倾泻在洁净的床单上……微风习习,用它无形的纤手推拉那道薄门,让它欢愉地接连不断地发出“嗯—呀—”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