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忙碌有了好结果 (第2/2页)
从上级,这是有规定的,规定不能停留在传达学习上,有规定就要落实,规定是铁,任何人都碰不得的。” 郭老补充说:“就算现在事情已经有结果了,看起来是他们赢了,但是我们也要这样说。希望县委政府正视这件事,正确对待老干部的意见。” 马运昌道:“老同志老干部的政治觉悟很高,值得我们在职的每个干部学习。你们见过龚祥兴同志了吗?” “他已经是地区领导了,虽然县里面的工作还挂着,不都是委托县里的同志在办吗?他道老干局参加座谈会,就已经这样给我们说过了。” “说过了,那好啊。你们的意见,我这里就全都接受了。不过我也听到一种意见,也有一定的道理,给你们说说?” 两个老同志很乐意听。 马运昌说:“服从组织,坚决而且毫无条件的服从组织决定,这样的态度是很鲜明的。绝大多数同志都是这样看的。不过也有一部分同志,他们这样认为: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通过适当的方式,向上级提出意见,表达一些看法,或者干脆说,对个别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有意见,甚至于反对他,这就要有一个渠道,这个渠道就是可以向上反映情况,表明态度的。上级领导要有一种宽宏大量的胸怀,接纳意见,分析意见,这不光是义务,是责任。如果任由个别干部乱来,这就好比一个人,身上长了疔疮,那就得及时发现它,暴露出来,找医生开药方进行治疗,否则的话,人就会发烧,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郭老说:“人和事业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和概念。”’ 马运昌说:“持这样看法的人认为,一个干部存在问题,不发现,不指出,让他带病上岗,于事业不会有好处。” 郭老说:“但是,终归组织上会发现的。” 马运昌说:“组织是什么?组织也是人组成的,要人去工作。所以说说到底,就是人。组织上的人的活动更需要有规范的,要使他的行动符合规范,就要有别的人来监督。没有人监督的话,他就会不受限制,为所欲为,之后私欲膨胀。” 曾宪魁说:“我知道了,就是签名的这些人。” 马运昌:“老干部的目光就是明锐,看问题真是独到,一针见血。” 三个人一起笑起来。
马运昌两只手同时扬起来:“说得好,老同志们用心良苦。你们的意见启发了我,使我对这件事情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找到了好的方式。真的要谢谢你们。看来,不定期和你们见面,从你们那里听取不同的意见,这个渠道不能堵,要保持长期沟通呀。” 马运昌把两个老同志送走以后,立即就把陈长勇叫来,把刚才两个老干部的意见转述了,问他有什么看法。 陈长勇说:“老同志的意见有道理。” 马运昌说:“可是我又从监督的角度,党员干部反映问题属于正常这一个角度,和他们商榷了一下。让他们的看法有所转变。” 陈长勇说:“那我也没得意见。” 马运昌说:“不过我并没有告诉他们,说你参与了这个事。” “啊?”陈长勇一阵惊愕,“我参与……?” 马运昌让他看了由他签名的那封举报信。 陈长勇嘿嘿笑:“马县长你试探我呀,难道你还看不出来,这是明目张胆地栽赃陷害呀。” 马运昌说:“谁伪造的呢?谁又要栽赃陷害你呢?” 陈长勇拿起信反复看,鼻翼呼呼地抽搐。在地区谈话的时候,只说了有举报信,并没有拿出来让他看,显然在怀疑他,这可怎么是好? “这态卑鄙了,是不是我当了副书记,无形中伤害了别人的利益?” 马运昌说:“上面还有张敬民,车向前的签名,你怎样看?” 陈长勇眼睛发光:“难道他们要干这件事?把我也拉进去?” 马运昌道:“你怎样想,是你自己的事,我只是将这封信给你看,我也没有说什么。你也不要紧张,王晓辉来不成贵山了,谁最高兴?” “我一点也不高兴,马县长你是知道的,我才当副书记几个月,时间这么短,就想要变动当县长,我是做梦呢。” 是呀,马运昌心里道:写了举报信还把自己的名字也签上,傻瓜才这么干。 “看看后面几个签名,都有谁?” 陈长勇看了,有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车正,有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贺国荣,还有劳动局的程放。他呵呵笑说:“这个程放也被按进去了,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写这封信的人脑袋进水了呀。” 马运昌说:“车正和贺国荣,我倒觉得这两个人有点像。” “像什么?” “他们能办事,而且积极,我对这样的人有一定了解,最主要的,很听话。听信任他们的人的话。” “我明白县长的意思,我找他们谈谈。” “谈什么?谈他们写了这封信,把你按了进去?不要谈了,谁会承认啊。” “那怎么办?任凭他们这样?那今后,谁会保证……” 马运昌不再说话,收好了举报信。要办公室配车,他要出门办事。 等马运昌的车走远了,陈长勇就去找张敬民,张敬民在地区开会,他就要了车,下午到地区去见面,有些话一定要当面谈。找了张敬民,有必要的话,再找车向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