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典范_第256章 理性思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6章 理性思考 (第2/2页)

  第二天,贺国荣等来了长坡的干部,有副区长,工商所长,税务分局局长,偏坡村主任跟在后面。见了面,副区长带领大家在场坝上走一圈,拿相机照了景物,合了影,然后在村委会主持召开座谈会,邀请来了几户农民代表。会上产生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这个市场完全是偏坡村的人搞起来的,税费只能交给长梁,对方只能退出。工商税务两家的态度很坚决,认为之所以一直没有收到钱,主要是对方进场的人数占强,我们人少敌不过。只要增加人,最好区里面加派人员支持,派出所也要来人,着装参加,有这个保证,一定会把这个权利抢过来。村主任不说话,农户却有他们的想法,说刚开始的时候,你们管也不管,连看都不来看,等到人家过来收了,你们才醒转来,现在又要去挤兑人家,制造矛盾,搞得我们村里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派出所又不是只有这边一家,人家也会多派人,最后事情不但解决不了,反而极有可能会闹大。这场坝占用的地皮有一半属于羊皮寨,两个村相邻几十年关系都处的好,互相有开亲的,想想看,有没有必要将事情闹大。

      贺国荣静静地听着,副区长等不及,问有什么指示。贺国荣说还在了解情况,不好说什么。副区长说那我就先发言,你来归纳总结。

      副区长批评村里面建设这个场坝没有给区里面汇报,要是当初汇报了,区里就会统一安排,绝不会同意在这两交界上修建这么一个牛场坝。现在的发展趋势,与对方谈得通就谈,谈不通的话,就只好考虑牛场坝搬迁,另外寻找地方,最好在我们自己的地盘上,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快刀斩乱麻。副区长接着批评了有农户忘本,贪图小便宜,丢掉住了几十年的老宅,跑到场坝边来修房子,朝对方伸手要宅基地,丢了长梁人的底。也不好好想想,到时候这场坝一撤,就剩你孤零零一间房子,怎么住得下去。

      副区长要贺国荣作总结,贺国荣说还要进一步了解情况,准备去见见羊皮寨或塘口区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副区长说那对不起了,我很忙,就没有时间陪你了。工商所长税务分局长因为害怕与对方见面眼红,当面杠起来不好,也不参加。村主任说羊皮寨有他家亲戚,见面有些话也不好说,他也不能去。

      贺国荣带了村里两个农户代表去羊皮寨。塘口区区长副区长,工商所长税务分局长等都在场,两个农户代表自感悲催,脸红筋涨,唉声叹气。贺国荣倒没感到孤单,人多最后也只能统一一个意见,简单说了来意,希望能准确听到对方的想法和意见。

      那区长也不客气,开门见山,说王祥富贩牛到外地,生意做大了,回来帮助家乡发展,塘口这边也有几个村的农户跟着受益,所以应该要感谢他。那块地盘本来是荒坡,虽然属于羊皮和偏坡两个村,但没什么价值,王祥富搞了牛场坝,让它焕发了生机,产生了效益,这块地盘就稀奇起来,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不因这个事,两边的干部还不会走到一起来,大家就不会有相逢认识的机会。

      区长对长梁这边的意见掌握的程度让贺国荣吃惊。什么加派干部,派出所参加保驾复航,什么准备搬迁,异地建设大市场,什么……他都清楚。区长认为搞这些都没用,都是馊主意,塘口也有派出所,塘口的干部也不少,建设市场塘口的地理优势更大,唯一欠缺的就是王祥富。如果针锋相对,以牙还牙,那得到的是什么?最后将会两败俱伤,受到损失和伤害最大的只能是当地老百姓。

      区长的话让贺国荣受到震撼,他说明了那些意见还停留在口头上,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讨论,还要多听各方面的意见,今天来这边也是这个目的。牛场坝形成了,与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老百姓很关心,这是处理这件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管什么建议,都应该与老百姓接受的程度来确定,如果他们不乐意,不支持,再好的建议也等于零。特别是王祥富,他是牛场坝的创始人,没有他,牛场坝就不存在,所有的纠纷就不存在。王祥富就有一个意见,希望我们不要争执,和平友好相处,大家都是一个目的,扶持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为国家积累资金,那边收取都一样,最后都是统一用到国家建设上,这个目的是一致的,所要讨论商量的是双方力量合理分摊和费税入账手续办理的问题。

      区长认为,王祥富代表了一方老百姓,他的意见很有代表性,才是真正可信可行的,感觉双方应该采纳。对贺国荣说的力量分摊手续办理这个提法,区长表态说,说白了,双方如何分派力量,税费缴纳如何分配的问题,问一问王祥富,只要他乐意,那就在这个基础上商量其他细节问题。

      当下约定,双方将这个意见各自带回,在一定范围内组织讨论,最后形成决议,互相电传修改后,在任何一方举行签字仪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