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若无此能,焉可高居此位? (第2/2页)
收回来公用,又说“贤侄甚通商贸,若有余力,宜可自营,若钱款紧促,则抽其利以资船政”。 看完信,胡楚元就将它折好,藏在衣襟间的密袋中。 何启功好奇的追问道:“沈大人说的是什么事,看起来似乎是很严重!” 胡楚元看了他一眼,道:“也不是很严重,只是衙门内部有一笔私款罢了。” 何启功哦了一声,道:“这个事情啊,很多人都知道的,叶文澜这些年经常挪用衙门的公款做生意,丁日昌出任船政大臣的时候,曾从叶文澜手中收了十余万两银子的巨额贿赂,结果就因此被淮系的人参奏落马。大概是因为有沈葆桢的力保,叶文澜倒是没有出事。叔父兼任船政大臣之后,对此是比较忌惮的,只当这笔私款并不存在。” 胡楚元嗯了一声。 他知道,何璟是一个非常会“混”的人,精于人情世故,轻易不会得罪人,如果不是为了自己升任“中堂大人”的目标,又有他这个首富级的钱库做担保,何璟绝不会和李鸿章过不去。 胡楚元在心里权衡了一番,提笔给沈葆桢写了一封回信。 他首先告诉沈葆桢,他一定会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不会贪克一分一厘,也不会让更多的人知道。 另外,他又有一个提议,希望沈葆桢上折给朝廷大力推荐朝廷兴办福建水师,买新舰,仿造新舰,为了解决经费问题,朝廷可以每年增拨一部分,福州船政衙门也可以出资和江南商行合股兴办南洋商行,主营南洋至国内的进出口贸易。 其次,为了让福州船政进一步提升,要在十年之内成为亚洲一流的造船厂,二十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造船厂,就必须要进行内部结构上的改革,也要由福州船政出资,官股商办多家造船厂,利用商办造船厂锻炼人才和积累经验。 商办造船厂可造六千吨的商船,官厂就能造三千吨的战舰,商办造船厂能造万吨商船,官厂就能造七千吨的战舰。
写到这里,他就忍不住停下笔。 他忽然发现,沈葆桢才是目前晚清政局中唯一精通船政和海防的人,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半道出家,彭玉麟、杨岳斌等人则太保守,只能办理传统的水师和炮台。 他知道,朝廷也知道,朝廷目前决定的“以北洋、南洋水师为主,以长江、福建水师为辅”的策略就是沈葆桢奠定的。 胡楚元相信,虽然沈葆桢的时日不多,但只有取得沈葆桢的信任和支持,他才能在福州船政中兴办出真正的世界一等造船厂,培养出世界一等的船舶工程师和海军将领。 他将笔搁置在一旁,和何启功道:“这封信非常重要,我要慎重一点,晚上和幕僚商量之后再做定夺。堂兄,你先在福州休息一晚,明日,我将信给你带回去!” 何启功笑道:“那是当然,正好也要回家一趟!” 胡楚元笑了笑,起身相送,随即就将颜士璋请来,和他商议给沈葆桢的回信该怎么写。 两人合议一番后,胡楚元决定将自己的整个计划都写出来,让沈葆桢看看他的能耐和雄心。 在来福州之前,胡楚元心中早就有了一整套的想法。 首先,他要从福州船政衙门中支出两笔钱,兴办南洋商行,另和地方的传统造船商合作,以官股商办的名义兴建一家福州造船厂。 南洋商行解决福州船政衙门的经费问题,福州造船厂则解决人员培养和分配的问题,有了这两个基础,他就可以大力增加船政学堂制造班的招生,利用和英法德三国买舰的合同,不断派遣学员前往各国留学,吸收英法德三国的造舰技术。 第三,他会将铁厂、煤矿开采等事务都转交给江南商行,利用江南商行的商业化和规模化运营减少福州船政、福州造船厂的造船成本。 第四,他对福州船政进行整改,船政大臣之下有提调、经调、总监工、总教习四人,船政内设总务司、财务司、监审司,下设船务局、机轮局、军工局、化工局、冶金局和技术局,局下设厂,三司六局各设一名会办。 提调管人管事,经调管钱管账,总监工管工艺和验收,总教习管船政学堂,这四人都是四品衔,三司六局的会办为五品衔,各局设一到三名正监工,技术局另设五到十名正监工,一律为六品衔,可因功加五品衔。 只有这些人属于朝廷任命范围内的正式官员,其余人一律采用聘用制,不再属于官员编制,整个船政衙门的官员体系也更偏向技术人员,行政官员的数量则只是很少的部分。 另外,胡楚元认为福建水师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转移到闽浙总督名下,由闽浙总督直管,福州船政大臣只是负责协办。 朝廷原意是想通过福州船政大臣直接控制福建水师,不让这支舰队受制于地方政府,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以至于李成谋、彭楚汉等湘军水师名将都不肯担任水师统领一职。 在朝廷经费不足的情况,索性就由闽浙总督直接督办,就地征税,就地使用。 甚至,胡楚元将以后开设铁路,从闽中运输煤矿和铁矿石的计划也写上,随着整个计划的发展,他要在罗清湾兴建新的船厂和海军基地,将罗清湾做为福建水师最终的海军基地,并在宁波开设分基地。 洋洋洒洒,胡楚元写了数万字,引用了大量的材料和考证,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只需要沈葆桢的鼎力支持。 胡楚元将这封信写好,由颜士璋重新修改和誊抄之后再用朱漆封严,这才派人交给何启功,让他带回京城转交给沈葆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