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 酷吏  (第1/2页)
    “洪老到此,不光是为了炫耀您的战绩吧!”    吕恒放下茶杯,微笑的看着洪胖子,淡淡问道。    “屁个战绩!”洪全无语的翻了个白眼。    吭哧吭哧的说道。    谁见过,把自己丢人的事情,当做战绩来炫耀的!洪全心里无语的说道。    见永正仍然是笑眯眯的看着自己,那双清明的眼睛里,仿佛一切事情都逃不过一样。    洪全心里苦笑,心中顿时生出了一丝无力之感。永正这人,哎,说来,真是一个可怕的角色。    自己从一进门,就开始跟他闲聊,从未说起一丝不相关的话。可是,这人怎么会知道,今日自己前来是有其他原因的。    放下茶杯后,洪全收起了脸上的嬉笑之色。取而代之的,却是一脸的肃容。    他起身走到内室门口,将门紧紧的关上后。这才走回到桌子前。郑重其事的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封信,放在了桌子上。手指压着书信,看着吕恒低声道:“益州来的!!”    “哦,益州?”吕恒微微皱眉,稍稍细想了片刻,转过头看着洪全,讶然道:“张老?”    “嗯,正是张大人!”洪全点点头,沉声道,同时,他将桌上的信纸推到了吕恒面前。    吕恒取过信件,打开信封,取出了其中的信纸后,展开一看,淡然的脸上闪过了一抹很是温暖的笑容。    “永正小友”这是这封信开头的第一句,道劲有力的文笔,映照着张老那文人的坚韧性格。”江宁一别,以是半年有余。不知小友可好,不知宁远公可好,是否已远赴东京!……”    吕恒双手捏着信纸,靠在椅子上,静静的看着。    看到下面后,吕恒的眉头微微皱了皱。    信上,除了对自己和武宁远的问候外,便是张文山对这半年多益州所见所知所作的总结。    张文山在信中隐蔽的透露出了,苗人造反的原因是因为当地大周官员的剥削镇压。而且,还有多个世家大族参与其中。    最后,张文山用淡淡的语气,表明了他将要灭掉这群大周害群之马的决心。    虽然,书信上,张文山的语气那么平淡。    但是吕恒仍然能从这字里行间,感觉到了张文山对所见所闻的巨大的愤慨和要下着决定的决心。    合上信纸后,吕恒缓缓的将书信塞入信封中,靠在椅子上,闭着眼睛沉默不语。    张文山闲居江宁数十载,如今重新被启用。心中自然怀着无限报国热情的。    只是,似乎手段有些太过激烈了!    吕恒靠在椅子上,想起信上所言的,张文山准备,将已经定数的世家大族,统统剿灭的事情后,心里不禁生出了一股寒意。    倒不是因为张文山的手腕太过狠辣。而是,而是吕恒想到自古以来,那些被人称之为酷吏的下场。    史书上记录过多名酷吏,这些人或是手段狠辣,铁面无私,或是清正廉明,六亲不认。    他们往往在乱世中而生,但最终也会被乱世所淹没。    虽然史书上将这些官员称之为酷吏,但是,这也仅仅是因为他们冷酷的手腕和儒家的仁德理念不容,而被人冠以酷吏的名头。    其实,说起来,这些人往往因为铁面无私深的民众喜爱。他们肩负着圣旨,灭豪强,斩jianian佞。对枉法乱纪的官员,痛下杀手。而这些酷吏,在对待百姓上,却是十分和蔼的。    这些酷吏,就如君王手里的刀剑弓箭一般,出鞘之时,必然是血流成河。但是,古语说得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当他们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后,往往会被当初被他们打压的世家大族的反扑而吞噬掉。而君王,则会为了稳定江山社稷,将他们舍弃。    并不是君王冷血无情,这般的做法,其实说白了,也就是舍轻保重之法。    所以啊,凡是史书上有过记载的酷吏,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从秦朝的商鞅,到西汉的侄都,到后来的张汤。一个个,都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想到张老如果采用如此狠辣的手段,可能引起的风波后。吕恒心里不禁为他担忧起来。    见吕恒看过这封信后,脸色微变。一旁的洪全皱了皱眉,一脸不解的指着信纸道:“公子,这信……”    吕恒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清茶,将信封推到了洪全面前,淡淡道:“洪大人看看吧!”    见吕恒脸色沉静如水,洪全也知这封信中似乎说了一些什么事情。收起了一脸的笑容,肃容翻开信封,看了一眼。    嘶……,看过张文山在信上所说的,他准备灭掉益州一代数十个豪强世家的事情后,洪全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信上,被张文山点名的这十几个世家,其中十有**是和中原一代的世家大族有关的。    有的,甚至是中原世家大族在川蜀一代的分支机构。而这些世家大族,十有**都有子嗣在朝中为官的。    如果,张文山真的将这数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