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异录_第四十一章 内三堂比武会(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内三堂比武会(8) (第1/2页)

    等到台上值事道士喊出“请武当派韩文悦师兄、长白剑派李鹏飞师兄上台”时,台下一阵乱糟糟的议论声。

    这声音倒有一大半是冲着韩文悦去的。

    有不少掌门人见过韩文悦,也听说过他的一些事,回去教导弟子时就会习惯性的做比较,一张口便是“你看看人家武当派的韩文悦,尊敬师长,为人正派,武功高强,你们啥时候能有人家一半,我就烧高香了。”

    一来二去,众年轻弟子印象中,韩文悦就是一个当世大侠,以武济世以侠立身。当然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认为他不过是个沽名钓誉的家伙罢了。

    等到大家亲眼见到韩文悦时,发现他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跟想像中的完全不同。但大部分人倒生出了亲近的念头。首先韩文悦的长相占了极大便宜,再者众人见他待人诚恳礼貌,并不是那种虚伪的客套和世故,这在当今社会确实是极为难得的了。

    当然,也有少部分人心下怀疑。特别是别派的一些小伙子,见女弟子们一看韩文悦便脸红,忍不住酸性大发,巴不得他栽个跟头。

    其实韩文悦的武功在年轻一辈中出类拔萃这倒不假,但说他是当世大侠,未免言过其实了。

    首先,这个社会并不适合大侠生存。即使你自称大侠,想劫富济贫也好,为民除害也好,先要过法律这一关。

    这话并不矛盾,事实上真正害人的,未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是无奈的现实。

    再者,大侠生在这个社会,估计也只有饿死一途。既称为侠,道义为先,很多事不屑做,不愿做,那么即使没饿死,恐怕当大侠的乐趣也剩不下多少了。

    就拿韩文悦来说,虽然他尚不够格称为侠,但以他这种性格,假如没有本的帮助和父亲留下的财产,在这样的社会恐怕也是举步维艰,还谈什么除魔卫道?

    言归正传。韩文悦的对手李鹏飞师承长白剑派。长白剑派在明清年间也是武林中的名门大派,门下能人辈出,乃是北方一支不可忽视的正道力量。

    日本侵华战争打响时,东三省饱受荼毒。当时的长白剑派众前辈为了保家卫国,频频暗杀日本军官。但rou身始终不能同子弹相抗衡,最终长白剑派惨遭灭门,由此便没落了下来。

    等到第一届内三堂比武会召开时,众掌门感念长白剑派舍生取义的精神,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吉林省的一个小山村找到了它唯一的传人,于立峰老人。

    当时社会初定,于老早已放弃教武的念头,以农耕维生。但见众人老远赶来,风尘仆仆,也不禁心下感动,便抱着参观的态度去了武当山。

    第一届参加的人数并不多,但都为各派的前辈和武林的名宿,知道于老是长白剑派的传人,都是好生相敬。

    于老感激众人待自己的热情,再加上见比武会上百家争鸣,独独自己身为东北长白剑派的传人,竟然连个弟子也没有,自觉对不起已经仙去的师父师祖。回乡后思索了两日,终于下定决心,从村里找了个筋骨不错的小孩子,传授起武功来。

    这孩子便是李鹏飞。他出身农家,筋骨结实,也吃得下苦,更难得的是为人憨直朴实,深得于老的喜爱。自此一个学的认真,一个倾囊相授,等到上届比武会时,李鹏飞便已拿到了少年组的第二名。

    韩文悦自然不知道这些往事,但见这年轻人身形壮实肤色黝黑浓眉大眼,眉宇间自有一股勃勃英气,不由得生出一股亲近之意,抱拳行了一礼。

    李鹏飞也听师父提起过韩文悦,印象中对方应该是一个粗犷豪迈的大汉,但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英俊青年。怔了下,才抱拳道:“我想和韩大哥比剑法。”

    韩文悦听他说的直接,更是确定对方是个直率的人,欣然回答“好。”

    台下值事的道士急忙捧了两柄长剑上去。

    成人组使用的剑却是真剑,只不过剑锋和剑尖都是钝的。

    李鹏飞也不再多言,剑尖斜斜指地,左臂打弯横在胸前,朗声道:“请。”

    韩文悦看他的起手势,已经知道是长天剑法,这剑法出自长白剑派,但世间也有流传,算不上是什么独门剑术,不过看对方气势凝重,又想他是长白剑派的传人,恐怕自有独到之处,不敢大意,剑尖斜挑,两腿微弯,正是回风拂柳剑法。

    李鹏飞点了下头,身子一矮,剑尖向上挑出,却是一计虚招。

    韩文悦识得这一式瑞雪迎春,是礼貌之意,微微一笑,身子向后微撤,剑身连摆,紧跟着右手下引。这招名为风过柳绿,也是向对方表示礼貌,不愿先出手的意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