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一支名叫德军的大唐部队 (第1/2页)
郭德罡沿着京蓝马路一路向蓝田进发,一路上只看到一派战地景象。尉迟油饼的蓝田城管大队和郭靖的油料稽查大队,沿着灞水东岸的输油管道修了许多了望塔,每两里便有一座。京蓝高速马路上每十里一个的收费站,此时已经变成了临时兵站,囤积了许多兵甲粮草。马路两边的标语广告牌,也早就换成了消灭叛匪,保家卫国之类的字眼。路上早有哨兵回去传递消息,刚过半坡,已是有人前来迎接郭德罡一行。 “师傅!”郭德罡远远地看到了坐在敞篷马车里,腼着个大肚皮,捧着三彩公鸡碗吃山楂糕的元堇山,连忙迎了上去。 “徒儿,好久不见,你长高了许多啊……”元道长看着已经是个半大后生的郭德罡,眼睛刷地一下从月牙变成了扣眼。 “师傅还是一样地丰神健硕啊……” “笑话你师傅胖就直说,不要绕弯子了。” “我哪敢笑话师傅……” …… 师徒二人说说笑笑,向着蓝田进发。原来元堇山在茂州得知长安兵变,便连夜由茂州赶回蓝田,到达蓝田,也不过才两日功夫。郭家除了老七郭曙从龙去了奉天,老三郭曦从南郊直奔醴泉之外,其他各房,倒是基本都安然到了蓝田。长安家中的家财,此时也顾不了许多,好在银钱细软,基本都存在德意志柜坊里,自然有人妥善保管。亲仁坊的宅子,有郭敬民留下看管,那泾原军的乱兵,敬重郭家声名,只是收了十万贯保护费,倒也没有上门打搅。郭家原本便有两千余家丁仆役,在长安留了一千精壮看护宅第,其他的都慢慢撤出城来,迁移到了蓝田。 两年多过去,蓝田早已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蓝田的新城也已有了城墙,在城墙之外向东又出来一片繁华街道,在灞水河西,也有了一片新的工厂厂区,都是各地的客商在这里兴办,专门给辋川园区的各个工厂做加工配套之用。原本需要从头到尾都在自己的厂区里生产的许多零部件,现在都外委给了这些小厂。比如这河西,就有专门生产仙麻包装盒的数家作坊,还有专门生产烟土箱子的、专门制作马车车轮的等等,不一而足。园区的木轨道,已经被换成了包铁的轨道,辋川和灞水之上,搭起了十余座桥梁,还有和濮州类似的稍小型些的滚装船,泊在码头之上。 那烟囱中的浓烟,倒是没有早先浓密,使得蓝田的天空不再是那种浅灰色的颜色,而是有些淡淡的灰蓝,不过还是看不清楚太阳。这是因为关中战乱,原料运不进来,现在蓝田的各项生产,都陷入了开工不足的状态。除了鸦片作坊和仙麻卷烟厂还在满负荷运行之外,其他的厂子都或多或少地停顿了下来。不过意外的是,德宗皇上西逃奉天的事情看起来好像一点也没有打扰到蓝田商品期货交易所的运作,反倒使得各种农产品、木材、草料以及火油铁矿石等类军需品的价格不断攀升,而金银等奢侈品的价格不断下跌。 剑南荆南的商旅贩运有很大的需求,所以京蓝高速从蓝田又向西向南延伸,由蓝田关翻过秦岭,沿着丹水洛水一路前进。尽管有了颗粒黑火yao,但这时代的工程技术条件毕竟还是有些局限,那翻越秦岭通往东都和襄州的道路,便只能说是硬化了的官道,堪堪能容纳两辆标箱马车并行。不过就算是这样的道路,也比早年的栈道要好出了很多。这些道路的修筑方式也是有些意思,都是在蓝田的各道客商,募股而建,都给那大唐高速有一二成不到的股份,以便有个收费的名头。比如到商州的道路,便被称为大唐高速京蓝干线商蓝联营段,收费要比其他的大唐高速路段便宜,京蓝高速每十里一个收费站,每一千斤货在这个收费区段中缴纳十文,普通的载客马车则是一次五文,而在这些联营段上通行,则不论车辆大小,只要缴纳一次性的十文,便可以跑完在本州内的全程。为了方便客商,这些联营段还推出了包年业务,只要一次缴纳一贯,则发给牌照,全年免费通行。郭德罡听了,觉得这法子到也不错,便安顿下去,准备在其他的高速路上也开始实行。 慢慢走近蓝田,一路上所见路旁的流民越来越多。这些人很多都是京畿周边的乡民和长安城中的居民,为躲避战乱而来。蓝田县令姚久纲将这些流民全部按照原本籍贯,分片安置,住在集装箱宿营车中,此时那蓝田外城周围,竟是密密麻麻,打满了集装箱车。郭德罡见了此景,暗骂姚县令糊涂,暗暗记下要重新整编流民。 “师傅,这一个月到底有多少流民逃来了蓝田?” “具体数目,倒是不大清楚,待会见了郭靖便知,粗略数字,大约有七万上下。” 京畿一带本就人口稠密,整个京畿道总共有接近两百万人口,那蓝田在郭德罡还在的时候,便已经有一万余户,近七万人口,这还不算没有户籍的九万暂住客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