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党_第七章 一个普通士兵引发的思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一个普通士兵引发的思考 (第1/2页)

    当皇帝和百官在奉天挨饿的时候,当朱泚带着叛军在奉天城外挖壕沟的时候,郭德罡正在带着他的德军师坐着集装箱拖车沿着京泾高速马路前进。泾水河中,已经结了薄薄一层浮冰,奴隶、战俘和下岗工人组成的辎重兵团,踩着在蓝田周围码头上租来的人力明轮船,拖着挂着风帆的漕船,运着辎重紧随在郭德罡兄弟三人率领的战兵部队后面。郭德罡在蓝田的家丁制服厂里有很多囤货,现在拿出来缝上肩章领花,便是一套军装。这种黑皮袍子,都是从回鹘党项吐蕃人那里用鸦片换来的羊皮做的。据郭靖说,蓝田工坊的昭武胡匠人们,已经把原来织锦的织机和纺车做了改进,可以用来大量制造羊毛的毛纱,这样下来,估计再有一段时间,便可以做出粗呢子。这样,以后军装便可以用呢子来做了。

    平时在安全地带行军如果也穿着盔甲的话,士兵早就累死了,所以兵器甲械都是另外有专车运送,一辆运兵车后面便跟随一辆运武器的车。德军第一师每三十个步兵便配有十六匹骡子和两辆标准集装箱拖车,骑兵部队更是一人两匹马,但这也只有郭德罡这种败家子,才会装备这样一支部队,因为这支部队实在是太花钱了。

    “什么?平均下来一年一个兵要花掉一百贯?”坐在专用指挥车里的郭德罡看了报表之后,心疼得要命。

    “一个兵倒是不大花钱,一年二十五贯左右,但是骡马车辆,再加上辎重后勤的损耗,那就贵了……”郭二斗很平淡地说道。

    “这个,马比人能吃我是知道的……唉唉…养十万兵,一年就要一千万贯…现在我知道朝廷为什么会破产了……”

    “还有,如果按照小侯爷你的设想,每伍都配上礼花弹,人人配上诸葛连弩,每队有一个二踢脚发射器的话,这笔钱,每个兵一年估计还要再加五十贯……”

    “妈的,这也太贵了吧……”

    “现在着甲率是六成,人人有弓,人人有枪,弩装备两成,盾牌装备两成,佩刀八成,陌刀两成,全军一万两千五百战兵,加上两千五百宪兵,光箭就要带七十万支,如果用上连弩,那起码还要再翻三倍,再不用说火yao、火油、弩炮、投石车的花销……”

    “别算了,别算了……好可怕……”

    看着身前身后这一万五千人的部队,想到光是维持这些人一年就是两百五十万贯的花销,还有日常三十万石粮食的消耗,任凭郭德罡再有钱,他也禁不住要抖个几十下。以前经常看到什么百万大军,要真的照自己这个标准养百万大军,一年一亿五千万贯的军费,那全国人民啥也别干了,真的是要为了祖国的荣耀勒紧裤腰带了。经历了这样一席谈话,他算是明白诸位节度为什么不愿意让自己手下的兵去打仗了。于是在到达醴泉自己的工业园区之后,他便马上找到了在这里驻守的三伯父郭曦咨询。

    “其实也没有那么夸张,有很多办法可以降低养兵的花销。”郭曦毕竟随着老爷子征战多年,对军事还是颇为熟悉。“比如鏦儿你的这些车辆,可以在平坦的地区使用,但到了山区就是负担,还不如士兵走路来的顺当。再如你的辎重运输,现在的集装箱车太大,如果要你翻越无路的崇山峻岭,你如何办到?到了地理条件恶劣的地方,你这些装备,不但不能助你,反而是你最大的包袱。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才行。”

    “三伯的意思是?”

    “秦所以能以关中之地并吞天下,就在于耕战二字。”

    “耕战?”

    “解甲为农,上马为兵,藏兵于民,民即是兵,我大唐的府兵制度,也是如此。可惜均田已坏,佃农家中困苦,又何以自备甲械养丁宿卫?至于边镇的屯田长征健儿,实际上已将沦为镇将的佃农庄户,那些募来的军士,又贪图财帛朝三暮四,挟武自重,所以自安史以后,我大唐边事败坏,内乱不休,说到根子上,还在这民不能耕而为流民,兵不能战而成匪类,耕与战由相辅而变为相克。”

    “相克又是什么说法?”

    “如今天下养兵百万,这百万兵本可以种千万亩地,产千万石粮,但现在募兵只是坐吃粮饷而不生产,徒耗一年千万石粮秣,一反一正,天下一年便少了两千万石粮。如此一来,官府必要加赋以供军需,平民困苦破产,只得弃田从军,从军之后又要徒增军费……”

    “恶性循环。”

    “恶性……循环,鏦儿你这词语新鲜,倒也贴切。只是现在藩镇连兵已成痼疾,要想绕出这个套套,谈何容易……”

    “谈何容易……”郭德罡答案没问到,倒是问出了满脑子问号。

    作为一个穿越者,郭德罡对自己所处的这个大唐并没有太多的归属感。在这一天之前,他也从来没有想过类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