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一位少年英才的正式露脸 (第1/2页)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郭二斗原是李怀光的亲兵,每天伺候于他,却在长安一二九事变的时候坏了李怀光与黎干串联谋反之事,自然是见面就分外尴尬。五年过去,郭二斗早已不是当年的帐下小兵,而是堂堂的神策军奉天行营右厢马兵使,手下好歹也有三千骑兵,李怀光每次前来宴饮,他又不得不作陪,而那李怀光对他怀恨在心,每次借着酒力,便要大提当年郭二斗给自己喂牛牵马之事,弄得郭二斗十分恼火,却又毫无办法,只好装病不去喝酒。憋屈之下,他便将李怀光的话,统统都说给自己老婆田靖童,却被老婆一顿臭骂,嫌他没有大丈夫胸襟,不成大事。 那郭二斗武人出身,心思粗疏,抢了老婆回来,也不关心她到底是什么人,只是将就着过日子。郭德罡倒是隐隐觉得此女见识不凡,而且通文识字,必然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儿。虽然怀疑这女人的魏博口音和田氏姓氏,平素里几次三番旁敲侧击,却也没发现什么不对之处,拿不到证据,也只好淡了下去。 到了十一月十七,距离解围已有六日功夫,德宗竟是还没有宣诸将入奉天朝觐。那李怀光自持千里奔袭,赴难解围有功,原本以为可以捞个大功臣的名头,却不料竟是等了数日,也不能入城,心中更加气闷,更是每日牢sao满口。 这日众人正在李晟营中大吃郭德罡做的红焖兔子,突然有人来报,说是皇上有旨意到。众将连忙收了宴席,将中使迎将进来,摆了香案接旨。 “……着检校尚书左仆射、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河中尹、邠、宁、庆、晋、绛、慈、隰、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加中书令,兼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兵马副元帅,会同神策渭北行营节度使李晟、神策奉天行营兵马使杨惠元、鄜坊节度使李建徽,即日出屯便桥,务于来年夏至前克服长安……” 等到中使读完旨意,李怀光脸色已经涨的紫红,气得浑身发抖。好容易按奈到将中使送走,他便拔出佩刀,一刀站在香案之上,大声骂道: “****娘,jianian臣当道!老子千里迢迢而来,赤胆忠心,如今解围奉天,立了如此大功,却连天子一面都不能见!区区二十里路,咫尺天涯啊!罢罢罢,既然卢杞小人排挤于我,我也但尽王事就是了!” 说罢,便大步流星跨出门去,率领全军拔营而走。 “伯父,你可要防着他啊……”郭德罡想起大历十三年腊月的旧事,不由得心底涌上一口冷气。 “尽人事,安天命吧……”李晟也只能如此回答了。 对于不能面圣,李晟倒是没有太大的怨言,很快他也收拾收拾,出发前去屯营了。至于郭德罡的部队,因为是严格意义上,第一师还是神策军的部属,这部分兵都要归李晟节制,去哪里自然是李晟说了算。李晟从郭德罡这里敲诈了一些连弩之后,也就顺水推舟,以修养整军为名,将郭德罡和他的部队留在了杨家庄。 郭家此次赴难奉天,立了大功,德宗皇帝倒也不含糊,给郭暧兄弟三个一顿赐爵,老三郭曦升成了赵国公,升任检校工部尚书,老六郭德罡的老爹郭暧则成了代国公,老七郭曙则加任祁国公,升任右金吾将军。 郭德罡也捞了一个醴泉县开国伯,实封一百户,加亲卫中郎将、通议大夫、壮武将军,守濮州刺史,兼领神策行营右厢都知兵马使、神策宣武天平武宁平卢永平东都朔方鄜坊诸道行营都粮料使兼渭北转运使。虽然濮州因为被郭德罡屠了城,现在在册的户口只剩了一万余户,已经变成了下州,郭德罡这个刺史,也只能是个正四品下的职位,但郭德罡还是很高兴,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借口人力不足,上表将巨野郓城两县划入濮州管内,正式在濮州大搞生产建设兵团了。 郭德罡这一长串的官职是这样分的:醴泉县开国伯是爵位,实封一百户是赏赐。亲卫中郎将本应该是皇亲国戚特有的职官,但府兵已废,便成为勋官。守濮州刺史是职事官,因为开国伯是正四品上,而濮州是下州,下州刺史为正四品下,以高品出任低品,所以称为守。通议大夫、壮武将军都是和刺史职位对应的本品散官。神策行营右厢都知兵马使、神策宣武天平武宁平卢永平东都朔方鄜坊诸道行营都粮料使兼渭北转运使是临时派任的差遣。 郭钢、郭铸、郭钊三人,也都捞了一个神策军校尉的职称。这下郭家牛逼大发了,一门三公,第三代都有人当了四品官,一时间满朝艳羡。 有唐一代,驸马的地位,也大约只有在代宗德宗时期这种中央极度虚弱的情况之下才会如此之高,因为有房府之二男遗爱兄的三驸马谋逆大案在前,忠心耿耿的文官们对驸马外戚掌兵掌权这件事情总是有些心理阴影。现在郭暧父子两驸马,一个国公一个国伯,手里还有上万兵,又管着近十万勤王大军的后勤,更别说皇商的身份,怎能不招人眼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