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一种趁人之危的发财之法 (第2/2页)
们还是叛军们,大家都倾向于使用德票来买粮,这首先是因为德票是纸钞,朝廷和皇上一跑,德票的币值马上就开始下跌。直到德云社开始卖粮,并且优先接受德票兑付,长安城里的德票币值才稳固下来。郭靖利用这中间的时间差,先用铜钱收兑德票,再用德票买粮食,然后再把粮食卖成铜钱和金子,这样一来一回,五十万贯铜钱的初始本金,换回来了七十余万贯开元通宝不说,另外还收获了近五万两金子。凡是有套利可能的市场,最终都会回到均衡价格。很快,长安城里那些常年做期货交易的家伙们,便发现了这个途径,德票的币值很快就又稳定了下来,重新回到了一贯换一贯上下。 倒买粮食,用纸币换硬通货的这种行为,导致了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长安城中有很多粟特商人,几世积蓄下来,家中有丝路贸易得来的大量波斯银币和罗马金币。由于换粮食的需求,这些金银币也被拿出来到德云社来换粮。这些人中,有不少倒成了德云社的金卡会员,其中便有几个人,很是令郭德罡大感兴趣。其一是司天监李素,乃是萨珊波斯王族的旁支,末代王子泥涅斯的外甥。其二是长安现任萨宝府萨宝,米国质子米继芬。其三,乃是何国王孙何文哲,其父何游仙竟然是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军的镇将。 与其他歧视胡人的腐儒不同,郭德罡作为一个穿越者,自然是深深明白粟特人的商业天赋,毕竟,丝绸之路上事实上的垄断者,便是这些粟特人。借此机会和粟特商团拉上关系,甚至大力吸收粟特人加入德隆体系,不但可以拥有强大的商业支持,省去培养商业人才的苦恼,甚至还可以逐步与河北藩镇争夺骑兵武力。毕竟,游牧民族出身,四处游商的粟特人,作为骑兵的后备兵源,要比从头开始训练那些汉地农夫容易多了。并且庞大的粟特商团,更是理想的情报孔道。所以他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便开始盘算如何把郭家和粟特集团捆扎在一起,作为国内垄断向境外拓展的一项有效助力。 “以胡制胡,乃是我大唐的一项基本国策……”郭德罡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为自己身为一个皇汉,却和胡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开脱的。好在郭家本身什么家奴部曲故旧部将大多都是突厥回鹘,各路粟特人充斥府上,原本就是一个极为胡化的家族,这种倾向倒是颇为合乎本身的家族传统。只是粟特人本身信奉祆教,却和郭德罡的景教教会有点冲突,这件事倒是需要动点脑筋。
“景净主教,这改良教义,感化拜火众的重任,您还要多多费心啊……” “又要修订圣经么?” “不用,只要出个小册子,唔,我们这是天父正义与大唐本土实践相结合,您是诸教大家,那个什么《阿维斯陀》的,您看看怎么用圣经来解释?阿胡拉马自达,可以说他就是天父的化身嘛,其他的各路风神水神,安个天使的名头不就可以了……” “好吧……” 虽然景净那颗不屈的神学家的良心不断谴责着他这种篡改经典的行为,但早先守护者郭德罡与他的一番谈话,却让他对神学有了新的认识。根据郭德罡的看法,无论是何种宗教,就其本源,都是对天道的信仰,对自然规律的崇敬,无论那神是何种名目,都是人类对自身不能主宰之命运的敬畏所化而成。至于这神是否有形象,是否有人格,乃至名目上的区别,都是细枝末节,最重要的是,现世天国如果能够建成,何必又要将希望寄托来世呢? “终有一天,我们将重返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的荣光……”说这些话的时候,这位神秘的少年,脑后似乎隐隐有个光环闪耀着。 【注1】轒轀车是一种古代攻城战的重要的工具,用以掩蔽攻城人员掘城墙、挖地道时免遭敌人矢石、纵火、木檑伤害。轒讟车是一种攻城作业车,车下有四轮,车上设一屋顶形木架,蒙有生牛皮,外涂泥浆,人员在其掩蔽下作业,也可用它运土填沟等。 攻城作业车种类很多,还有一种平顶木牛车,但车顶是平的,石块落下容易破坏车棚,因此南北朝时,改为等边三角形车顶,改名“尖头木驴车”。它是用长1~1.5丈、圆径1.5尺的圆木为脊,用斜柱支撑,下宽上尖,高七八尺,蒙以生牛皮,下安六轮,车厢内没有底,作业人员可在车内着地推车。车内可容6~10人。这种车可以更有效地避免敌人石矢的破坏。 【注2】萨宝府是唐朝管理火祆教祠的官府机构﹐隶属于礼部的祠部郎中。祆教起源于波斯﹐崇拜火光﹐祭祀胡天神。北魏时已传入中国﹐并列入朝廷祭典。北齐时﹐其典祀官名“萨甫”﹐隶于鸿胪寺典客署(见卿监)﹐设“京邑萨甫”二人﹐“诸州萨甫”一人。“萨甫”﹐隋名“萨保”﹐唐名“萨宝”﹐此语原意一说出自叙利亚文Sb﹐意为“长老”:一说来自梵文Srtavho﹐是伊兰系“商主”﹑“富商”的意思。唐代﹐随着西域胡人经商贸贩﹐寓居中国人数的增加﹐在长安﹑洛阳﹑沙州和碛西诸州都有“火祆祠”的设立﹐唐朝廷尊重祆教徒的信仰﹐设萨宝府﹐置“萨宝”(视流内正五品)﹑“萨宝府祆正”(视流内从七品)﹑“萨宝府祆(一作”祓“)祝”(视流外勋品)﹑“萨宝率府”(视流外四品)﹑“萨宝府史”(视流外五品)等官﹐由西域胡人中的火祆教徒担任﹐掌管每年的拜火﹑祭祀胡天的祀典及各火祆祠﹑祆教徒的事务。会昌五年(845)唐武宗下令毁灭外来诸教﹐萨宝府也随之罢废。《阿维斯陀》即是祆教的经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