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党_第三章 千里之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千里之外 (第1/2页)

    李怀光上吊自杀的时候,中都已经不设防了。

    整队整队的朔方兵打着写着“太平”的灯笼和旗帜,走出城外,将武器铠甲丢在空地当中,然后走向矿工登记处——他们将直接坐上大唐邮政的“和谐号”全国快线马车,前往胜州。郭德罡不是没有想过直接把这些兵收到自己名下,只不过擅收亡卒是藩镇大忌……除非你是去年之前的河北藩镇。这样做无疑于背叛朝廷,而作为西北前线的藩镇,这样干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他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请朝廷准许把裁撤的募兵招为矿工。这样,起码不会有私自扩军的嫌疑,而河中的最高统帅浑瑊在收了每个矿工十贯的劳务中介费,并且笑纳了胜州煤矿两成的干股之后,也放弃了将这些士兵接收的想法。

    作为安史之乱后最大的地方军事集团,旧朔方军体系在李怀光死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郭晞和郭德罡治下的新朔方镇,已经完全和任何一个唐的传统藩镇体制都完全不同——如你所知,在中唐这种生产力条件下,实现军队供养的全面集中调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而军队的后勤负担只能通过因地制宜就地筹措的办法来实现。况且,由于西北边防形势非常严峻,唐中央政府还要每年抽调数以十万记的士兵参与“防秋”,以守备吐蕃人在秋粮收割时节的内进sao扰。

    这种沉重的军事负担,使得此时朝廷的财政非常紧张。并且,贞元元年,有一个大旱的夏天。当郭德罡沿着渭水,和马燧一起返回长安向德宗皇帝报捷的时候,渭水已经窄的只剩下几丈宽。浐水灞水都干的见底了。由于水位急降,蓝田和醴泉的工业生产也不得不缓了下来,因为最主要依靠的水力动力,来源已经成了问题。整个唐中央政府的经费,此时只能维持一百天。所以当李怀光败死之后,我们穷的叮当响的德宗皇帝别提有多高兴了……终于要苦尽甘来了啊。

    就在郭德罡在河中忙着招工的时候,李希烈终于按耐不住,把颜真卿弄死了。颜老头夙愿得偿当了烈士,不枉他一直持续不断地用各种方式激怒李希烈。这件事的起因在于,在刘玄佐——也就是刘洽,他给自己改了个名字,曲环,李勉,李皋和王智兴的团团紧逼之下,李希烈一败再败,现在已经只能退守陈蔡两座孤城。李怀光败亡的消息传来,李希烈更感到末路将近,心头莫名浮躁,一时没有忍住,就用自己的裤带活活把老汉勒死在了龙兴寺的树下。

    颜真卿的死讯很快传到了长安。柳卢氏自然是第一个禁受不住打击的,一日之内数度昏厥,而郭德罡的反应,则有点不大寻常。

    “这下老师可算是成就了忠义之名了,也算死得其所……”

    “鏦儿你这是什么话,鲁公为国尽忠惨遭李希烈逆贼毒手,举国致哀,你身为鲁公门徒,不想想如何学鲁公大义,却在这里阴阳怪气,成何体统!”

    “哎呀我的爹,老师想要求仁得仁,舍生取义,你真的明白吗?你要是不明白,小儿给你唱一首歌,你就明白了……OnlyYou,能伴我取西经……”

    其实升平公主和郭暧能见到自己的这个儿子,心里是很高兴的。战乱三年,现在总算是能够回到长安自己的府邸,舒舒服服地继续过皇亲国戚的日子了。虽然从另一种角度来讲,他们是郭德罡这个边军节帅留在京师的人质。不过怎么看,这种组合都显得奇怪,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郭暧领兵在朔方,而郭德罡在京为质才是。现在倒好,老爹给儿子做起人质来了。

    现在,郭德罡已经十三周岁了。一般来说,一个物种的寿命越短,其成熟期也就来得越早,所以郭德罡在唐朝的这个身板,已经开始上下都长毛,并且有了梦遗的经历。这在很大原因上,是因为这时代人均寿命很短,如果不趁早繁衍后代,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因而人的身体成熟的都很快。就像郭德罡现在的个子,已经在五尺三寸上下,也就是一米六左右了。他进入了变声期,声音嘶哑凄厉,唱起歌来杀伤力越发强大,所以很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