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_第一百一十七章 东归的诱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东归的诱惑 (第1/2页)

    彼得看着对面的阿奇玉汗,认真审视对方。前文介绍给沙皇俄国的扩张方向,在以前因为西边的瑞典和波兰立陶宛,以及南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俱都限制了沙皇俄国西扩和南下的脚步,因此向东开拓土地就成为了数代沙皇的共识。

    而土尔扈特部落就逐渐成为沙皇俄国东进的一块绊脚石,数代沙皇俱都开始在这个部落施加自己的影响力。只不过土尔扈特部落毕竟是一个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强大部落,沙皇俄国一直不曾真正控制对方。

    原本历史上,俄国要经过彼得大帝的崛起,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才真正控制了这个部落。而那时的部落首领,也就是眼前的阿奇玉汗的孙子渥巴锡,因为不能够忍受俄国无休止的兵役和剥削,终于决定东归,返回蒙古草原。

    只不过,彼得眼下把这段历史稍微提前了一些罢了。自从征服了乌克兰以后,俄国就开始了对乌克兰的开发,彼得对其的重视程度犹如后世中国对于东北的重视程度,而乌克兰这块肥沃的矿产丰富且易于开发的土地,实在不负它后世的名声。

    显然,要想开发乌克兰,那么生活在乌克兰之上的数量庞大的众多哥萨克部落,就不可能继续呆在这里了。也是出于分割削弱这些哥萨克部落力量的愿望,彼得将这些部落分别迁往俄国各地。

    而伏尔加河沿岸,这片已经被土尔扈特部落开发百年之久的肥沃草场,自然是其中主要的一个迁移地。彼得将数量超过十万人的哥萨克部落俱都前往此地。

    然而,彼得将这些历史上就有着强盗习性的哥萨克迁移到这里,显然也是没有安着好心。自从迁居到此地,哥萨克部落因为与已经数个世代居住此地的土尔扈特部落关于草场.水源等资源的争夺,每年都会爆发极大的武装冲突。显然,双方在此地的消耗,对于俄国来说却是个极有利的。

    就如同对付克里米亚汗国一样,土尔扈特部落也是遭受到了沙皇俄国的经济入侵。只不过土尔扈特部落毕竟是从东方迁居而来,土尔扈特部落来到伏尔加河的历史同样悠久。

    明朝末年,随着后金征服漠南蒙古,势力在蒙古草原上一家独大,当时统治漠西蒙古的瓦剌,感到自己深受威胁,决定西迁。来到中亚以后发生内讧,其他的三个大部落依旧留在当地,包括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而土尔扈特部落决定继续向西前进,来到伏尔加河下游,感慨这片草场的丰硕,于是定居此处。而之后沙皇俄国的东扩,就与之发生了接触和冲突。

    显然,出发时已经是明朝末年的土尔扈特部落,显然啊要比克里米亚汗国这个几百年前的蒙古人留下的后裔要文明先进的多。

    游牧民族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一直保持迁徙习惯的他们很难在一个地方固定下来。无法固定下来就无法形成城市,没有城市就几乎没有手工业者,没有城市也就几乎无法诞生文明。因此,游牧部落的文明进程很缓慢,他们的文明进步只能够依靠农业国家。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克里米亚汗国依旧基本停留在几百年前,显然原本也是贫穷落后.这几年才开始西化的俄国并没有带给他进步的种子。而深受明朝文化影响的土尔扈特部落,却是文明比之先进多了。现在的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地,早就被其发展的很繁荣,他们甚至已经有意识的在进行屯田,建立固定的营地了。

    土尔扈特部落之所以表现出如此之高的文明程度,一方面是其在蒙古的时候,首领就已经接受明朝皇帝的册封,与明朝关系密切。二来,明朝末年,民不聊生,战火纷飞,大量的中原汉族人口四处逃亡,而土尔扈特部落接受了大量的这些人员,而这些人也把文明的种子带入了这个关外的部落。

    彼得说道:“听说贵部一直还保存着当年明朝皇帝册封你们的文书和印鉴,是不是真的。”

    阿奇玉汗顿时一惊,虽然这不是重要的隐秘,但是在土尔扈特部落也是高层才能够知道的。眼前的这个俄国人的皇帝,怎么知道的。

    虽然心里颇为震惊,但是却是平静的说道:“是的,尊敬的皇帝陛下。”

    “你们为什么不愿意臣服我?”彼得说道。

    对面的阿奇玉汗反而轻轻地笑道:“我们来自遥远的东方,原本就不是俄国的部属,我们的祖先从未像俄国皇帝臣服。”

    彼得继续说道:“听说你们还一直同清朝保持联系,每年都会向清国皇帝进贡。我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不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