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_第四卷 贺兰雪 第十章 东返之路(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卷 贺兰雪 第十章 东返之路(完) (第2/2页)

结果是,那些土里刨食的人成了唯一的受害者,而老天爷总是在或大或小的神庙中免费享受着人间敬奉的香火。

    赵诚没有接刘翼的话,他跳下了马,徐不放赶紧将地图平摊在一块光洁的石头上,左右心腹聚拢在他地周围。

    “灵武去年十一月已被‘蒙’军攻下,‘春’天时成吉思汗带着大部分人马攻河湟。夏主唯一的后路已经被截断,成吉思汗只留下少部分人攻夏都中兴府,这就是说。夏主就是能突围也没有地方可去。更何况已经被围多日了,夏国亡国已为时不久矣。我们应立即将人手分派出去。”王敬诚用马鞭梢指着地图道,“除河西各郡我等已经到过之外,另外需立即派人星夜赶赴夏、石、银、宥、盐、洪、韦、韦、灵等州,收集百姓,设济民点,以安抚百姓。”

    “银、夏恐怕已经没有派人去的必要,早就在‘蒙’古军地掌握之中两年之久。”赵诚道。他担心人手和物资不足,“还有那些与金国接壤地地方,本就四战之地。”

    “您是管民官,至少您应该派人去接管民政吧?”王敬诚又分析道,“西夏百姓恐怕早已经十不存二三,耶律楚材又有书信说,西夏从光定十三年至今连着五年大旱,如此一来。即使是太平年间,恐怕只要是活着的西夏人都需要到处找粮食吃。而当前我们最缺的就是粮食,我们屯集在畏兀儿的粮食运力又不足,毕竟路途太远,耗费却不少于十之二

    赵诚瞧了瞧身后已经空了大半的驼队。又看了看跟在身后饥民,对徐不放命令道:“不放,你将这些流民以十为制编队,挑出其中‘精’壮之人,发放路引。派人引导他们随着驼队出‘玉’‘门’关。去畏兀儿运粮,告诉他们。只要肯出力气就有粮食吃。剩下老弱病残,就地安置在凉州城外,每一队都要选出一个领头人,告诉他们若是不听从指挥,格杀勿论!”

    徐不放二话没说领命去了,不久赵诚就听到身后传来‘sao’动声和哭泣声,那些饥民拖儿带‘女’,担心从此就成为永别,试图抗拒编队分组。那徐不放骑在马上,牛一样的嗓‘门’大声地斥责着,甚至不惜用鞭子‘抽’打,一片慌‘乱’之后才稳住情形。

    赵诚不管身后的发生的事情,装作没听到,又对萧不离道:“现在只有你地千人队还是完整的,你们以百人队为小股,星夜急驰,赶赴所有的西夏城池,接管当地的民政。我愿与民约定四条,其一,我将保证所有人都会有粮食吃;其二,所有人都必须向最近的大城集合就食,否则将得不到粮食;其三,冬天时,我会重新分派土地与牧场,也会发放种子和种畜‘交’于他们;其四,任何不听你们命令的人,到处流窜的,甚至沦为盗贼的,格杀勿论!”

    “大人这第一条与第三条说地有些大了,我们哪里有那么多粮食啊。”刘翼道,“就是够了今年,并且就算是一切顺利,田地里要有所产出,最起码也要等到明年秋天才收到粮食,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尽人事,听天命吧。”赵诚气恼地说道,“先走这一步,将人心安定下来,然后我们再想办法‘弄’粮食,我希望粮食最好能从天上掉下来。”

    左右想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赵诚又转头吩咐“天下铺”的一名伙计,立即骑快马去伊州,催促那些答应送粮食的商人们快一点。

    “我们现在去哪?”何进问道。

    “我们直趋贺兰山下!”赵诚道。

    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这说的是五百里贺兰山的雄伟壮丽,这座南北走向地大山,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岳飞有“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它将北方的沙漠顽强地挡在了身后,庇护着它脚下地宁夏平原,让这一片南靠黄河北靠大山地冲积平原成了西夏立国以来的根基之地。

    然而在纪元1227年夏天地六月,赵诚风尘仆仆地从万里之遥的西域,来到这座仰慕已久的大山面前之时,老天爷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因为西夏突然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一时间地动山摇,天崩地裂。众人大惊失‘色’,好一阵‘混’‘乱’。

    “**!”赵诚难得地爆着粗口。

    “这真是雪上加灾、祸不单行啊!”王敬诚举目望去,冲着被‘蒙’古军重重包围的中兴府的所在地----兴州城喃喃道。

    “真没天理了,老天都不站在西夏人一边!”徐不放粗着嗓子嚷道。地震突然发生前,他的坐骑受惊,让他吃了苦头。

    注:河湟在兰州以西黄河上游地区,即黄河从青藏高原冲下抵达兰州前的流域,因有河州与湟州而得名,或是因有黄河及其支流湟水而得名。河州,即今甘肃临夏;湟州,在古籍中又作乐州,在今青海乐都。

    另外,关于西夏的一些自然地理、风物、特产、气候、社会、民族、风俗、语言、政治、官制、兵制及其它内部情况,如无特别指出,主要参考杨蕤和史金‘波’等专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