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贺兰雪 第三十章 春风未还家㈠ (第2/2页)
期待。 “臣不知。”苟梦‘玉’道。“依臣浅见,那贺兰国王地位已是极尊,又不曾受排挤倾轧,故而难有归顺我大宋皇朝之 “哦!”赵昀长长地嘘了一声,听上去是有些失望的样子。 “不过,臣观其一言一行,完全有我汉家之风,臣使西域时,此人曾送于臣两本书。”苟梦‘玉’道。 “莫非就是那与?”史弥远淡淡地说道,“那不过是坊间茶肆之中流传罢了。登不了大雅之堂。不过,由此知之,此人以身事虏,对我汉家之事又知之甚详。恐怕将是我朝的大患。” “是啊,苟卿,那贺兰国王前些日子递来的国书,说要与我皇朝通商。你怎么看。或许这贺兰国王有些许别的企图。”赵昀问道。 “回官家,臣在上朝之前,已拜阅过此国书。然臣不过是忝居庙堂,不敢妄言国事,此事应有官家与众位宰执之臣明断。”苟梦‘玉’将自己的责任撇清道。 葛洪出班奏道:“官家,臣以为对待外虏应该从长计议,这通商之事应置于我朝对‘蒙’之策全局考虑,方才是明智之举。” “葛卿有何高见?”赵昀问史弥远道。 “依老臣愚见,贺兰国王所提设立榷场之求。恐怕是他‘私’己之意,我朝予他好处,‘蒙’鞑可汗也并非会感念我朝仁爱之心,或许这是‘蒙’鞑可汗默许。我皇朝不如不予理睬。”葛洪道,“‘蒙’鞑狼子野心。若是我朝与其通商。效仿辽、金、夏之事,从中渔利。无异于助敌也。远者,宣和年间联金灭辽之事,官家不可不防啊,近者,山东李全忠义军之事,祸害连年,又我西北关外五州惨遭横祸,百姓死伤惨重,更不可遗忘也。三关为‘门’户,五州为藩篱,今藩篱已失,五关虽在,若是通商一旦‘门’户大开,则后患无穷也!” “官家,开通榷场其实不过一小事也,只要严防铁器、铜钱不入敌手,则可矣。若是我朝不予理睬,则‘蒙’鞑必以为我朝与之有战伐之心,则是雪上加霜,今金已不足以为屏,‘蒙’鞑若灭金,则必以我朝曾拒绝通商为凭据,与我朝为敌。”参知政事薛极奏道,“此事当绥不当急也。”
薛极的意思是说这通商,不过是一件小事,不能‘激’化矛盾,只要不壮大潜在的敌人就行,比如铁器与铜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得罪人,以免将来授人以柄。 “薛大人此言毫无远见之明,丁亥之变刚过不过半年时日,难到薛大人却愿意与北虏暗通款项,此举无异于助‘蒙’灭金也。臣不敢苟同此论。”葛洪反对道,“元佑二年,翰林学士苏轼曾言与夏人和市事,执政大臣谋之不深,因中国厌兵,遂纳其使,每一使至,赐予、贸易,无虑和绢五万余匹。归鬻之其民,匹五六千,民大悦。夏人未感我皇宋陛下之恩德,反而对夏贼之主感恩戴德,饱而思奋,轻犯边陲。此前车可鉴也!” 宋朝朝野不管是政敌还是同盟,均认为‘蒙’古是国家地潜在敌人,争论地落脚点其实就是如何才是对大宋朝最有利的问题。比如嘉定年间,‘蒙’古攻金,宋国朝臣是否按往例给金岁币的问题上就有过争执,一方认为应该趁机断绝与金国的不平等关系,甚至利用这节省地岁币来强军,另一方包括史弥远却认为金国虽是大宋地仇敌,但在‘蒙’古兴起的情况下却是宋国地屏障,为防止“‘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使得拒鞑”。于是,在金国被迫迁都的第二年,即嘉定八年三月,派丁、侯忠信赴金贺长‘春’节,向金宣宗转达宋宁宗“请减岁币如大定例”的愿望。但被金宣宗“以本自称贺,不宜别有所祈请”为由加以回绝。于是南宋政fǔ便托辞槽渠干涸,运输不便,断绝了岁币。最终金宋两国从淮东到陇右长数千里地国境线上,全面爆发了战争,这不仅让宋国很受伤甚至有委屈之感,也耗费掉了金国大量的‘精’兵与国力,并且金国在军事上并未得到多少便宜,也阵亡数位抗‘蒙’名将。 今天也一样,赵昀听了两方的话,不知如何是好,他的目光投向丞相史弥远。 “史卿家,卿以为如何呢?”赵昀探询道。 史弥远心说这关键时候还要看我老史地,他略思考了一番道: “葛大人所言也是谋国之言,薛大人也是一番苦心。但依臣所观,诸位臣僚恐怕忘了,那贺兰国王在国书中不仅乞请用马换我大宋物产,还说榷场设在河陇。如此,一则我朝枢院可以获得西北良马,我朝缺马,百年前每匹价不过四五十缗,时至今日,马价已达三四百缗,故官军多为步军,一军骑乘不过一二十匹。然‘蒙’鞑兵势大,不过是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之技巧耳。二则,因贸易在彼境进行,我朝不虞有虏人‘jianian’细乘机入我关内刺探军情或作‘乱’之忧也,反之,我边关则可遣人扮作商贾,窥视河西,以探敌情。然而,那贺兰国王所请,我朝却不必答应!” “史卿家,这又是何故?”赵昀惊讶地问道,史弥远所言前后不一。 “回官家,昔年我朝应夏人所请曾开榷场,夏人大得其利,正如葛大人所言一般。然我朝曾令售铜、锡等以买夏人之马,而纤缟与急须之物皆禁,榷场也随战事时禁时开,视夏人恭顺与否耳。今我朝与‘蒙’鞑非盟友,然亦不可使之为敌也,故而臣以为榷场不可开,但却默许民间‘私’易其马匹,诏边臣严守边关,禁铜、铁等要害之物流入彼境。” “史卿家真乃国之栋梁也!”赵昀龙颜大悦,赞赏道。 “史丞相真高人也!”诸臣齐声吹捧着。 史弥远此计,确实是有些高明,不过这正中了赵诚的下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