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中原路 第四十章 中原路㈤ (第2/2页)
人一老就不中用,一个小小地汴梁城却拿不下。可汗对他十分不满,故亲授本王汗旗,代天行事,独断乾坤。” “小臣参见贺兰国王大驾!”贾良不管是谁攻城,只管表着顺心。 “崔元帅我亦久仰其大名。他既然愿意降我。本王十分满意。我‘蒙’古对那些不抵抗就放下兵器投诚者,向来十分宽大,加官晋爵是少不了的。依本王看,凭崔元帅眼下的职位和他的恭顺之心,赏一个河南王,那也是应当的!”赵诚道。 “多谢国王仁爱之心!”贾良心中暗喜,忙称谢。 赵诚却怒了,只是这怒气看似却是作伪:“蠢材,应该谢可汗!你这个家伙岂能陷我于不臣之中?” 贾良连忙如小‘鸡’啄米般地点头称是:“是,小臣代我家太师谢‘蒙’古可汗。也谢国王厚爱。您是我所看到的最仁慈的国王了!” “慢!”突然,一声‘棒’喝从另一边传来。 贾良抬头一看,见赵诚身边一位身着儒衫地大胡子,正‘阴’沉着脸盯着贺兰国王看。 “耶律楚材,你有何话说?”赵诚脸‘色’也沉了下来。 贾良是听说过耶律楚材的。知道此人是‘蒙’古人立的中书令。身居显要。这更是加深了他认为赵诚是‘蒙’古可汗亲授的经略中原之帅的印象。 “本官反对!”耶律楚材高声道,“国主岂能仅凭这个小小信使,就相信彼等请降之事,这岂不是将军国大事当成儿戏了?” “我是元帅,我的决定就是命令。”赵诚“嗖”地跳了起来,“这是军务,又不是民事。” “‘蒙’可汗厚爱。楚材身居中书令之职!”耶律楚材不为所惧,“可汗亲命,让我随国王南征,授予我监军之责。国王虽位高权重,一言九鼎,可本官也是奉可汗行事,参赞军务也是理所当然份内之事也!” “好吧。”赵诚有些无奈地说道。“那本王就请耶律大人说说看。你有何高见?” “依本官看,那崔立见我军前来。却龟缩入城,明明是有负隅顽抗之心。否则他若是有请降之心,何不亲来?”耶律楚材道,“本官疑其有诈!”
“对啊!兵不厌诈啊!”帐内诸人议论纷纷,大多故意表示出对耶律楚材的话十分赞同。 “可是这些价值连城的珍宝,难道不能说明诚意吗?”赵诚指着帐内贾良带来的十多箱金银财宝道。 耶律楚材却道:“这不过是皇宫之中的东西,只要我军攻下城池,不管国王想要多少,尽管去取来罢了。此何足道也?” 贾良此时连咬死耶律楚材地心都有了,再一次跪倒在地,如同一条狗一样:“耶律大人明鉴啊,我家太师哪有谋逆之心啊。自从皇帝远出,我家太师就有了投降之心,只是城中对皇帝死忠之人尚多,故我家太师正在全力弹压,尚不得‘抽’身亲至。” “贾大人,可是耶律大人说的很有道理啊。有道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本王即将准备就绪,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儿郎们都等不及了。只要崔元帅一天不亲自出城,本王就只有强攻了。”赵诚为难地说道。 “小臣恭请国王稍待一夜,小臣一定会将国王的旨意传给崔太师。”贾良伏在地上,“太师一定会诚心地出城当面向国王请降,太师的恭顺之心日月可鉴呐。” “耶律大人,你看这如何?”赵诚转向耶律楚材问道。 “只要那崔立一天不亲自出城请降,本官就不同意纳降!”耶律楚材仍装着黑脸。 “好,贾大人,你速速回城,将我的旨意告诉崔太师。我给他一夜时间,明日此时,他若还未亲至,我就要命儿郎们攻城了,到那时,他满‘门’都不得好死!”赵诚道。 “多谢国王,多谢耶律大人!多谢诸位将军!”贾良得到允许,连忙低头哈腰冲着帐内一圈拜下来。 众人强忍心中地笑意与不耻,目送着他连爬带滚地退出大帐。在他地背影消逝在nongnong夜‘色’良久之后,众人终于爆发出哄笑声。 耶律楚材却面‘色’戚戚地说道:“金国气数已尽,有崔立诸鼠辈当道,国岂能不亡乎?” “哼,依本王之见,崔立无罪!”赵诚却道,“他死万遍也不足以抵罪,更不可仅凭他一条狗命就致国之衰微。金国丧地辱国,并不是臣子们的错,自古‘乱’世之中贤臣良将多矣,而明君却少之又少,只有无能之君,也能让崔立辈气焰嚣张。” “国主‘欲’招降崔立,怕不是要为金主杀一‘jianian’臣小人吧?”耶律楚材问道。 “当然不是!”赵诚把玩着崔立使者送来的珍玩,“久闻中原人杰地灵,英材辈出,我既然来了,总要带回几个!”耶律楚材却立刻泪如雨下。 耶律楚材有两位与他年纪相差二十来岁的兄长耶律辨材与耶律善材。当年金宣宗南迁,耶律楚材被留在中都燕京留守,耶律辨材与耶律善材随驾赴汴。汴梁第一次被围时,耶律辨材与耶律善材都还在金国朝廷为官,窝阔台北返前曾命人入城索取那些投降‘蒙’古的金国臣子的亲属,这耶律辨材与耶律善材都在内。 长兄不愿为‘蒙’古效力,据说跑到嵩山归隐,他的二兄耶律善材却在汴梁城内投河自尽了,耶律楚材地正妻梁氏和母亲杨氏又下落不明。这是耶律楚材耿耿于怀的事情,赵诚勾起了他心中的悲伤、遗憾与自责。 赵诚想安慰一下耶律楚材,却一时不知如何开口,遂命郭侃道:“仲和,送耶律大人回帐内歇息。另派人赴嵩山!” 覆巢之下,岂能有完卵?耶律楚材也为自己的政治选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