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中原路 第四十七章 战潼关㈢ (第2/2页)
停时走,山梁上只有数棵苍劲的松树,天地间一览无余。秋风肆无忌惮地刮着。松树针叶间发出呜咽地哭声。山坡上的茅草倒是颇盛。被秋风吹得东倒西歪,如战场上倒下的士兵。众人感到秋意一天天地浓了。 百户大人沈重突然伸手喝止众人,众人顺着沈重的目光望去。 十匹轻骑从东方疾驰而来,扬起一道薄薄地烟尘,那骑兵无视自己百人队地存在,待距自己千步远的地方,忽然勒紧缰绳,胯下的战马长嘶。前蹄高举,人马皆立,立刻停了下来。十人十骑竟如一人一骑般齐整。 “好骑术!”夏冠英暗暗喝彩。 那十骑立在远处,与自己百人对视,像是在示威。远远地还冲着自己大呼小叫,时而爆发出哄笑声。百户沈重骑在马上一动不动,对这种挑畔视而不见。这十骑不是天生胆大,就是故意‘诱’敌。 “百户大人。属下愿去会会他们。”夏冠英上前一步道,“不弱了咱们的威风。” “你单枪匹马是想擒了他们,还是想降于他们?”百户沈重回头反问道。夏冠英为之一愣,他自恃艺高胆大,只是不想被对方瞧不起,却未想过要借机投降。 沈重是他地上官,与他‘交’情深厚,夏冠英并不害怕他的质疑:“属下若是想降,一定是与百户大人一起降了。” 他这话半真半假。 沈重微微一笑。正说笑间。前方左右三三两两地出现多股游骑,半个时辰之后,地平线上一片浓黑的乌云卷地而来,犹如夏天暴雨来临前的景象,然后是沉沉地闷雷声。 大地在颤抖。 “不好,百户大人,贺兰军大队人马袭来了。”夏冠英大惊道。 沈重仍是一动未动。专注着前方越来越近的乌云。苍茫的大地。一边枕着大河,一边背靠着群山。贺兰军由远及近,将这片古老地土地苏醒,让曾因为无数次战争而沉睡于此地孤魂野鬼惊醒。长河咆哮,大山肃穆,战马萧萧,雄师奔腾,旌旗飘飘。当先一面巨大地赤旗引着两万余贺兰儿郎迎面驰来,鲜‘艳’夺目如男儿沸腾之血液,令人过目难忘。 贺兰军如一座移动地大山扑面而来,让人高山仰止,又如半出刀鞘的雪亮钢刀,夺人心魄。夏冠英及他身边的百位军士为之心摇,情不自禁地咽了咽口唾沫,‘欲’回首奔逃,他们一百人马在贺兰军地面前,不过是大海中一滴水珠,沙漠中一料沙子。但是他们的上官百户大人沈重仍然无动于衷,如石化一般。
“百户大人,快走吧!”夏冠英再一次惊呼道。 沈重像是苏醒过来一般,回头问手下的众人道:“诸位兄弟与我是不是有过命的‘交’情?” “百户大人视我等我心腹左右,当然‘交’情深厚。”众人道。 “诸位都是家在贺兰国王的治下吧?”沈重又问道。 “当然!”众人这下有些明白了。 “诸位兄弟在此不要妄动,我随齐兄弟去去就来。”沈重道。 在夏冠英等人的注视下,沈重与姓齐的策马奔下山梁,竟往那十位仍停留在前面的贺兰军探马奔去,众人疑‘惑’不已。 那十位探马显然也未料到这两人迎面奔来,夏冠英看见沈重与姓齐的被刀箭包围了,双方正在‘交’谈什么。然后,他们二人就被对方夹着往贺兰军地阵中奔去。夏冠英等人耐着‘性’子,等了一个时辰,只有沈重独自一人远远地奔回来。 “大人这是做什么去了?”众人围上去问道,打量着沈重全身上下,看有没有损失部件。他们已经猜到了原因,只是不太确定。 沈重眼上透着兴奋之‘色’,从马鞍上取出一个包裹,里面装的却是一些金银:“这是国王亲赐,诸位兄弟拿去分了,便宜了你们。” “我们这样就算投降了?”夏冠英惊讶地问道。 “降?”沈重笑着反问道,“万户大人早就是国王的属下,潼关每一位兄弟,都是贺兰军的一份子,何来投降之语?刘大川被抓了,你们为何没有被抓?这个家伙正好成全了大人们的苦‘rou’计,小不忍则‘乱’大谋。” “大人,那姓齐的是何来路?”夏冠英问道。 “当然是国王的属下,向国王递‘交’最新潼关内外地军情,被国王留下了。要不然你这个鼓动阵前倒戈地家伙焉有命在?”沈重笑道,“你夏冠英只比刘大川高明那么一点点。万户大人常年行伍,经历过无数次阵仗,什么‘阴’谋阳谋未见过?岂能被你们这些家伙给难倒?” 夏冠英面‘露’羞赧之‘色’,看来军中的一点异动,都早在宋平地掌握之中。只是刘大川等人恐怕还得在监房里多待上几天。 “之所以选诸位来此,自是因为诸位都是可靠之人,今日之事诸位暂且保密。”沈重道,“若是引起客军猜疑,泄‘露’了军机,我会亲自砍了你们的脑袋。” “我等遵令!”众人齐声应道。 “功名马上取,凡我贺兰男儿,当披肝沥胆,搏个万户侯。”沈重高声呼道,“眼下正是吾辈大有可为之时。”说完,他挥了一鞭,战马立刻奔跃而出,往潼关方向奔去。 夏冠英紧了紧腰中的钢刀,回头看了看正忙着安营扎寨的贺兰军,和那面巨大的赤旗一眼,心头一片澎湃。 众人随着沈重绝尘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