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卷 三朝会盟 第四十二章 狼烟再起㈤ (第1/2页)
自从安北军在逐鹿原以北百里外,首次遭遇到‘蒙’古军的夜袭以来,‘蒙’古军对安北军的袭扰就没有停止过。 安北军追击,则‘蒙’古军立刻远遁至百里以外,然后又去而复返,极尽袭扰之能事,如附骨之蛆。安北军上下皆以为耻,每衔住一部‘蒙’古军,即拼命追而歼之,不死不休,绝不留情。 四月初一,安北军周鹏部全歼八百‘蒙’古军。 四月初三拂晓,安北军凌去非、史进部合力斩首七百人。 四月初七,安北军设伏,‘蒙’古军趁夜来袭误陷围阵,又丢下一千余具尸体…… 安北军连番斩首众多,将士越战越勇,继续乘胜前进,与中军主力越离越远,终于在怯绿连河畔被‘蒙’古军两万余众咬住,双方断断停停‘激’战三日夜,互有死伤。秦王赵诚得知消息后,连夜亲率大军急进前去助战,试图全歼该大队‘蒙’古军。速不台成功地将秦军调动了起来,让秦军围着他转,但是他无法听任秦军继续北进,无法让北迁的草原人家暴‘露’在秦军虎狼之师的面前。所以速不台必须寻求一场关键‘性’的大胜。 逐鹿原,郭德海统帅的后辎重军队在第二天才拔营北行。 近八千辆由两匹健马挽的四轮马车,另有备用的近两万匹战马,一万五千名陕西籍和少量陇右秦、凤将士,正浩浩‘荡’‘荡’地不紧不慢地向北移动,远远望去如数条长河,在大地上流淌。中兴府出产的‘精’巧马车上,满载着粮食、箭矢、长短兵器、皮甲及营帐等物,马车经过‘潮’湿的地段时,总会在地面留下深深的车辙。 他们是步军,却是以马代步的步军。在广袤平坦的草原上,并无高山大川阻挡,‘精’巧耐用适合长途奔驰的四轮马车。和足够数量的健马,让他们可以保持较大的机动‘性’。军旗猎猎,将士们意气风发地往北行进,前方传来地种种胜利的消息让他们群情鼎沸。 然而他们却是一个猎物,一个相当‘肥’美的猎物。速不台正率领着他所能召集的军队,等待着这支庞大的秦军辎重军队进入他的埋伏圈。 “不儿罕也不过如此!”两百里开外。速不台对着身边人说道,“我不过是让他尝到了一点甜头,他就有些得意忘形了。怯绿连河畔虽有我地两支万人队,但我手中的并非只有两万人,草原上每一个可以骑马‘射’箭的都是战士。都可以将敌人撕碎。” “速不台将军,敌军的后队带着大量辎重,已在我军的监视之下。敌方大约不过是万五千人,是不能阻挡我们三万人地攻击。从敌军车辆走过在地上留下的痕迹看,敌军的车内装了不少粮食和兵器,这全是为我们准备的啊。”有人说道,“只是敌军行军时极为小心。又广布眼线,让我们不敢太靠近,我们怕是不容易发动突袭。” “这又何妨?敌军主力已经被我们放在怯绿连河畔的军队给吸引了过去,我们只要再耐心地等上一等,让他们主力与后军之间拉出再多的路程,到时候我们再去攻击,敌方必然惊慌。”速不台‘胸’有成竹地说道。 旭烈兀急道:“将军,我们还等什么?不如现在就杀将过去,抢了他们的粮食,赶走他们骏马。割下他们地头颅!” 正在这时,‘蒙’哥策马奔来。额头挂着汗珠:“速不台将军,我军被敌军辎重军队的斥候发现了,敌军停了下来,看模样像是在就地防守。” “什么?”速不台心中一惊,略为思索,拔出自己的佩刀,高声呼道:“我英雄的儿郎们,今天就是我们报仇的时候,拿着你们的弓箭。带上你们的刀枪。随我报仇去!凡是敌人,只管取下他们的头颅。本帅将要用无数敌人的头颅祭奠成吉思汗的在天之灵!” “报仇、报仇!”所有‘蒙’古人都高举手中地长短兵器呼应道。人人的双目赤红,急‘欲’寻找敌人拼命,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不共戴天地敌人。 秦军后军主帅郭德海的心头仍然沉静无比。这是考验他的时候,他对‘蒙’古人的了解决不亚于国王赵诚,因为他当年也曾随‘蒙’古将军者别西征过无数地方,对‘蒙’古人的手段了解得一清二楚。在赵诚率主力离开的时候,他就意识到自己携带的大批辎重就成了‘蒙’古人千方百计想要夺取的目标。 他率军北进时,并没有因为自己不是主力,而放松警惕,自从跨入草原那一刻起,他就做好了拼杀的准备,庞大地辎重四周布满耳目,远者放出百里之遥,斥候又装备着秦军地制式装备---千里眼。所以当速不台的大军往自己奔来地时候,郭德海在第一时间就掌握了这一情况。 “我大秦国即便是步军,也是长刺的步军!即便是后军,也有冲锋陷阵的勇气,任何轻视我们的敌军都会为此付出血的代价!”郭德海对自己手下的将士们说道。 全军立刻进占了一处地势相较四周平地较高的台地,八千辆马车被迅速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三层防线的同心圆阵,将战马全部赶入最中间一圈。第一道防线前,士卒们将坚固的封着铁皮的马车当作壁垒,强弩兵在前,盾牌在侧保护,黑‘色’的箭矢正发着幽灵般的光芒。 当速不台率领三万骑兵赶到时,郭德海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只见秦军阵营之中,车辆环环相扣,前面还有无数的拒马横在‘蒙’古军的面前,车辆后面秦军将士正严阵以待,速不台和他的部下们能感觉到对方同样怀着深仇大恨。对面阵中正中央一面青‘色’大旗,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郭”字。 原野之上,两军遥遥相望,屏气凝神,现场竟是死一般地宁静,大战来临之前的宁静。唯有战马低‘吟’,让现场多了一点生动的气息。 “这怕是叛将郭德海的旗帜!”有人识得郭德海帅旗上的汉字,便提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