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三朝会盟 第四十六章 燃烧的家园㈢ (第2/2页)
。似乎十分高大,温润淡然的话语中,却有着锵镪有力的意志。王敬诚、耶律楚材、高智耀、张士达、王好古五人目送着梁诗若离开,相互望了望,心中澎湃不已。 “赴死如谈笑耳,我等还等什么?战吧!”王敬诚‘胸’中豪气顿生。 当中兴府绝大多数百姓都已经入眠的时候。中兴府最有名的酒楼----太白居在这一个深夜仍然***酒绿。中兴府人已经淡忘了上一次宵禁是什么时候。东来西往南来北去的地豪客们仍在这里边饮酒听曲,边谈论着什么买卖最挣钱。 间或也有关心时事地人谈论秦王北伐或者更早时候安西军扫‘荡’青唐的有关消息,那些形形‘色’‘色’的听众脸‘色’更异。每一个秦国地子民在议论起秦军的“无往不胜”时。言语中总有发自内心的自豪,其中有绘声绘‘色’地描述,如同亲眼所见一般。若是有人对斩首人数表示质疑,却会招来一片口伐。 “好消息,陕西军以一当十,大败‘蒙’古骁将速不台!”一个黑瘦地商人跑了进来振臂高呼道,“来,来一大壶酒!” 这个商人听口音很显然是来自陕西行省的,身为陕西人,为本省子弟兵高兴,而且他怕是今天才听到这个消息。有些孤陋寡闻了。陕西军却没有“以一当十”过。 “这算什么?要是我安西军去了。以一当百也不在话下!天下谁人不晓我河西多豪杰?”旁边有人出言讥讽道,这个人看上去像是回鹘人。不过‘cao’着汉话,口音听上去却像是来自沙、瓜等河西诸郡,秦国的回鹘人大多都来自那里。 “是,就你们河西人厉害!”陕西商人讨了个没趣,因是外地来的,不敢太放肆。 “呵呵,此言差矣,陕西军、安西军,或是右监‘门’卫中郎将、开国侯陈不弃将军统领的鼎鼎大名的贺兰军,都是我大秦国的虎狼之师,何必一定要分个高下呢?”丁掌柜脸上笑容可掬,打着圆场。 “是啊、是啊,还是丁掌柜说的对!”众人纷纷点头。 陕西商人见众人这么说,心里也觉得很美,冲着歌‘女’呼道,“陈十娘,给本大爷唱一曲……那个什么……对……醉里挑灯看剑!”
陈十娘盈盈一拜,怀抱着琵琶,轻启樱‘唇’,唱起了这曲豪迈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地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满堂食客,人人停箸倾听,有人击掌应和着,从这弱‘女’子地口中都听到了男儿沙场豪情与拳拳赤胆忠心。 “陈十娘的稼轩词越唱越好了!”偏角落里,三个文弱书生模样地人赞赏道。 来自临安府的钱佑、李舫、陈时臣三位是这太白楼的常客,不过自从来过太白居阔过一回后,他们三人惦量惦量就只能在楼下散座找个座位。秦王给宋国提的条件,正使苟梦‘玉’派信使回临安禀报皇帝,只是尚未得到自家皇帝的回复。 这三人与其说是使团中的一员,不如说是三个闲人。苟梦‘玉’因为自己的身份每天大致留在驿馆中,体察秦国民情的事情就‘交’给了这三个闲人。这三人没事就往贺兰书院中跑,因为大约是年纪的缘故,与书院中的师长、学生‘混’在一起,倒是了解到不少东西,到这太白居里饮酒听曲,听着来自各地客人的闲话,也成了他们三人的正事。 “秦国的民风与我大宋国真是迥异啊!”钱佑叹道。“是啊,我朝喜‘吟’稼轩词亦不在少数,然而在这酒楼中弹唱的却是闻所未闻。秦国人都喜豪放之曲,民风使然。”李舫也道。 “秦国国王文武双全,对臣下知人善用,纵是如耶律楚材这样的人不计前嫌,以之为左丞相,金国降人亦破格用之为重臣,上下齐心,三军用命。朝廷虽对外用兵财费捉襟见肘,亦不加税赋,百姓莫不敬服也。国势遂蒸蒸日上,民风又悍勇好胜!”陈时臣压低声音道,“先前国王要我朝将积年岁币悉数转付予秦国,我朝若是与其‘交’恶,彼又接连大胜,气势正盛,金人虎视眈眈在侧,我朝怕是会招来兵事啊……” “我朝南渡以来,虽文物典章繁荣,然朝中小人当道,每每言兵多夸大其谈,临阵亦多无能投降之辈,徒劳民伤财,令民遭殃。”钱佑道,“秦王要我朝将积年岁币转输秦国,虽有以此对抗北虏之意,但明摆着是要以我朝钱帑养秦军虎狼之师,给之则恐其壮大,我朝将来反受其害。不给,万一北虏被灭,我朝则落人口实,秦王以此为由攻我朝,莫之奈何!”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这三位临安府太学生真正来到河西,才真正对天下大势有了最切身的感受。三人‘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着,渐不可闻,脸上都笼罩着一层忧虑之‘色’,却议论不出一个良策来。 夜越来越深了,太白居中的客人仍然未散去。钱佑、李舫、陈时臣三人酒也喝得差不多了,起身结了酒钱,走出太白居。 此时的街上早就空‘荡’无人,忽然从中书省官衙那边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数十匹健马在街上狂奔而来,太白居外高悬的明灯照耀下,骑者行‘色’匆匆,在太白居前的大街上一逝而过。他们是信使,带着中书省或者说是国王的命令奔赴各地。 就在三位临安府的太学生深吸一口楼外清凉的空气时,大批的健马狂奔而来,这一次却是从城外疾驰而来,在声如惊雷的马蹄声中他们觉察到了一股肃杀之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