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蓉蓉 (第2/2页)
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一石三鸟,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依然秉承一边勾勒青花一边展开思绪,而伏笔一词其实对以后的结局作了暗示。“我”是否与曾经邂逅的女子缘悋一面呢。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同样的旋律再次吟咏,一个“晕”堪称绝妙,什么是晕?我举个例子,当你把一滴墨汁滴入一碗清水,看他缓缓扩散,这就是晕。人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朦胧的月光下,结局竟真的被打开了?朝思暮想的伊人看到了么?“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本句是一个标准的倒装,是的,看到了,如真似幻,似乎一切都融入了江南的美景里,似乎是个喜剧结局。然而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我”久念成痴,眼前出现了幻觉,朦胧月光消逝,不过更相思。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倒叙手法,交待和伊人匆匆相见,匆匆话别的来龙去脉,依然是一边勾勒一边追忆。不得不说方文山有着天生的对文字的敏感,连续三个惹字用得极妙,虽然“帘外芭蕉惹骤雨”活剥自前人诗句。顺便说说,这种方式也叫做“无理而妙”,最早来自元曲,显然骤雨不是芭蕉惹来的,这样说没有道理,但是味道就出来了。 反复吟咏最动人的两段旋律,并重复歌词,直道柔濡的江南烟雨把所有的听众都全部融化…… 当演唱结束,并没有掌声雷鸣,观众欢呼的场景,有的只是宁静。 这首歌,相对来说,的确很小众。 孙晓天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喜欢上这首歌,或许不会很多,但是他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会越来越好,会有人体味到它的美。 “大熊,你这首歌的风格变化真大!跟你外形不符啊!” 后台休息室,李嫣然对着回来的孙晓天说道。 在此之前,她并没有听过孙晓天唱过。 “是很大,比起之前那首中国风的《烟花易冷》也有不少的差别。不过我自己感觉不错,以后得多唱一些这样的歌曲。” 孙晓天现在不在乎一首歌能给他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他更在乎唱的歌能否给带来多大的正面影响,对这个社会有没有正面作用,有没有正能量。 孙晓天从未想过做什么伟大的人,但他有意想做一个让历史记住的人,而且是一个可以让人们以他为榜样的人。 “算了,不说这些了。我这首歌到底如何,看明天媒体的评价就知道了。咱们还是看郭玉清的表演吧,看看她到底能否掀翻你。” 孙晓天看着电视屏幕,对李嫣然说道。 休息室内都有电视,播放着舞台上的情况。 此时,蓉蓉的演唱已经开始,依旧是高难度,挑战各种高低音转音的经典歌曲。 只是,蓉蓉这回唱的是英文歌曲。之前,蓉蓉一直都是唱国语歌和粤语歌的,这英文歌,还是第一次。 “很厉害!只以唱功而言,我也不如她!” 从蓉蓉开唱三十多秒钟,孙晓天不禁就感叹道。 但是,正在这时,舞台上的蓉蓉却是突然举起了手,停止了继续唱下去。 “啥情况?咋不唱了?” “不唱的挺好的么,怎么停了啊?” “哪里出问题了吗?” “怎么了啊?” 现场的观众见此情形,立刻就低声议论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