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2章 三教九流齐聚地 旧时相识在其中 (第2/3页)
宝也算见过不少,自恃并不比在座的任何一位短了见识。当然,在下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届时一定会倾力而为,这点自然不在话下,至于事后论功行赏,不必将我计入其中……” “你看看,你看看——”大帅一侧身,对着“东北烟袋”竖起大拇哥道,“高人就是高人,这股子清高的劲就够我这大老粗学一辈子的了…… 老妪瞪了一眼大帅,转而问“东北烟袋”道:“于老爷子是行内的泰山北斗,此行能够有您的参与,事半功倍马到功成自不必说,我家主人虽然跟您不是同道中人,可也知道永不走空的行规,如果您执意不索分文,到要让旁人怀疑其中另有说道了……” 那老妪话里有话,“东北烟袋”怎会听不明白,可对此只是一笑,随后指着身后的两个年轻人道:“谁说老夫什么都不想要了?只不过钱财是身外之物,我见得多了,实在提不起任何兴趣,这次之所以带着两个后生晚辈前来,无非是想让他们有个见识大场面的机会罢了,至于如何分庄,完全任凭在座各位决定,我们父子三人绝不参与……” “啪啪啪——”上手那个膀大腰圆的家伙兀自拍了几下手后道,“人云‘南观山,北望雨’,今日得见北宗于家的大当家真是荣幸之至。于三刀于老爷子在江湖上的名号谁人不知,既然他执意如此,我等唯有悉听尊便就好,免得落下强人所难的话柄,徒令他人见了笑话!” 大帅见有人这样说了,不失时机地附议道:“对啊对啊,有人为名,有人逐利,大家是同道中人,各司其职各取所需,谁也不要勉强谁最好……” 正南心想,原来对面这个“东北烟袋”是盗墓世家出身,记得在北海流宫的时候,那两个于姓的鬼魂就源自于家,在父亲的日记中,也有曾提到过“南观山,北望雨”的说法,不过只是一笔带过,并未对此有任何解释,只知道“雨”通“于”音,指的就是活跃在北方一带的姓于的那个盗墓世家。 说起来正南刚刚注意到,于三刀后面的两个年轻人中,有一个的相貌跟青山极为相似,只不过不似青山才二十不到的年纪,看外表应该已经三十出头,并且身形也比青山更加健硕——青山既然也姓于,就不知道他和眼前这人是否有着某种关系,找个机会一定要调查清楚。 反观这些与会的人中,似乎正在合谋去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从于三刀的身份判断,大抵与倒斗有关,只是正南觉得这样的架势倒是有违于自己对于倒斗的一般认识——如此隐秘且不可告人的事情,竟然被他们这帮鱼龙混杂的人搞的大张旗鼓,甚至在还未动手前,就已经先为如何分赃争了个面红耳赤,出现正阳的场面足可谓是前无古人了。不过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此事事关重大,既然父亲正衡既然要以“大帅”手下这样的小角色的身份参与其中,再加上先前邪魔似有所指的那番话语,正南私下里泛起嘀咕,琢磨着即将到来的,保不齐会是一场怎样的血雨和腥风了…… 这帮人聚在一起是要盗墓倒斗,这即便是傻子也能看得明白,令正南一时还是搞不清楚的是,他们到底选定了什么目标,竟要如此大费周章,集结了这么多人的在此密谋?不过他的这个疑问很快就被解开,在议妥了分赃计划后,众人就开始讨论起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说是讨论,实际上还是由那老妪发号施令,她命众人明天一早就乔装打扮兵分六路混出城去,一路上尽力避人耳目,三天后在遵化马兰峪镇重新集结,然后再相时而动。 “鉴于这次行动情况特殊,非要在你们当中找个能挑大梁的人出来协调行事,老妇才疏学浅,姑且推荐孙大帅担此重任,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正南心想原来父亲跟随的大帅姓孙,不知道为何竟会得到那老妪的垂青,要是仅凭刚才的表现而论资排辈的话,恐怕轮也轮不到他吧,肯定没人会服帖地接受他的统领,看来在众人当中又要爆发新一阵争论了。可出乎意料的是,包括于三刀在内,竟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的意见。石原中佐更是点点头道: “孙大帅该是我们当中最合适的人选了,毕竟轻车熟路,办起事来也不至于没有头绪。不过,我建议不要太过招摇,毕竟时代不同了,不能再像上次那样,搞出那么大的动静……” “诸位抬举,我孙某人却之不恭了——”孙大帅起身对着众人一抱拳道,“不过放心,这次我只会带身后这些兄弟前往,毕竟现在京津地区已经不在孙某人的控制之下,自然会加倍小心的。不瞒各位说,上次那单买卖兄弟我真是亏了,折损了不少人马,可到最后也没捞到任何好处,还搞得满城风雨,若不是花了不少钱去上下活动,兄弟我这颗脑袋早就搬家了。这次与其说是图财,倒不如说是我孙奎元要出口恶气,能有各位行家里手的帮衬,老子就不信,敲不开那皇帝老儿的棺木……” 孙大帅在前面说得吐沫横飞,正南在后面听得心惊胆寒——原来这帮家伙是在打清东陵的主意,难怪把会合地点定在遵化境内。孙大帅自称孙奎元,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可是响当当的,只不过一般人都会把他另外一个名字前加上一个定语加以诠释,那就是东陵大盗孙殿英。 没错,孙奎元字殿英,亦即一九二八年率军盗取清东陵的那个人。当初父亲流落在南方时,韩四就是打着孙殿英的旗号招揽他的,虽然这在父亲的日记中有过记载,不过正南读到此处时当时并未当真,还以为是那韩四招摇撞骗之举,没想到时过境迁,已经到了一九四五年了,这个堪称中国最有名望的盗墓贼,竟然又再次现身在一次盗取清东陵的密谋中,说出来,恐怕没有任何人会轻易相信。 正南进而想到,眼下发生的这段历史,在后世中并未见诸于任何史籍甚至传言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