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九五 激撞(五) (第2/3页)
,这个要求李默这种航空小白和刚刚才研制了击中金属飞机的航空研究所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至于俯冲时发动机漏油和缸内燃油雾化,输油管因为俯冲会出现中断,导致跟不上熄火等问题更是棘手。 但难归难,他也没放弃俯冲轰炸机的研制,不过截至目前三位试飞员牺牲的事实,让他明白想要等到第一种大杀器出现还有不小的距离。 和俯冲轰炸机艰难相比,氧气鱼雷也是一波三折,先是小型制氧机就找了十几位德国专家才搞定,后来又是几次大型事故,差点导致项目中断,虽然后期恢复了,但还是没赶上开战脚步,直到一个月前才算是最终定型。 虽然波折不断,但经过六年多的努力,它最终还是出现了,并以长矛三型的编号出现在了新华海军武器序列中。 其实很多知晓内幕的人,都曾建议把长矛三型鱼雷重新编号,因为这东西根本和之前的长矛是两码事,但李默坚持用长矛之名,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后世响当当的名字。 长矛三型氧气鱼雷和后世曰本的型号有些许差距,首先为了能尽量使用目前的口径制式,所以直径只有550毫米,装药从长矛二型的500公斤减小为了450公斤,因为根据测试,450公斤已经足够重创目前的任何或者正在建造的主力舰。 节省下来的重量,主要是用于增大射程,根据定型数据,长矛三型鱼雷拥有4节/15000米,或者42节/20000米的超长射程,撇去目标机动能力等因素,纯粹以航程看,它的出现首次让轻型军舰和潜艇,具备了对付主力舰的能力。 当然,氧气鱼雷也是危险地,除了发射水深有严格要求,结构复杂且稳定姓较低外,最严重的就是一旦氧气与油气混合后,会变得非常不稳定,所以军舰上装备后平时都是空载,只有等到进入战区才会充氧进入待发状态,这就意味着如果遇到紧急突发情况,很有可能会无法使用等问题。 但这些不利因素在变态的能力前根本不成问题,尤其是氧气是可溶于水的,所以除了发射时,利用空气启动的几百米内可以看到显眼白线外,其余时间基本上看不到任何航迹,尤其是夜间,简直就是出门打劫偷袭的必备之品。 也是因为这点,李默和海军部才咬着牙,在最需要潜艇的时候把几乎全部虎鲨都调了回来换装,这使得在战争初期,新华引以为傲的潜艇部队除了击沉一些商船外几乎毫无作为。 但今天不一样了! 8000米距离上,长矛三型鱼雷可以以全程4节的航速狂飙,也就是说命中目标只需要6分钟! 戴锦堂掐着表,几乎一秒一秒的数着指针,远处南达科他号因为受损严重正在缓慢掉头,马里兰号带着两艘防护巡洋舰也减速来到了它身边,火光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三艘完好的巡洋舰正在转移南达科他号上的水兵,根本没人注意到死神已经靠近。 为了保证命中,这个年代的鱼雷永远不会一枚枚使用,十二枚头部有个尖锐小帽的长矛三型氧气鱼雷,呈扇形嘶鸣着从水下穿梭而过,可这种嘶鸣在海水的掩护下几乎轻不可闻。 两艘潜艇内,所有水兵都屏住了呼吸,潜望镜前得两位艇长将扶手握得咯咯作响,当焦急已经化为心烦时,最美丽的画面陡然出现! 戴锦堂只见到,刚刚遭受重创的南达科他号舰体舯部猛的抱起一团巨大的水柱,漫天水花几乎遮蔽了所有视线,水雾还未散尽时,旁边的马里兰号和一艘200吨的防护巡洋舰上也接连发生大爆炸。 长矛三型氧气鱼雷虽然比长矛二型减少了50公斤装药,但却丝毫不损它无与伦比的破坏力,当连续四团水雾开始落下,当隆隆的爆炸声终于冲入潜望镜被所有人听到,每位水兵都狠狠捏了下拳头。 俄亥俄号战列舰上,因为之前突然出现,整整肆虐了海岸港口四十多分钟的炮弹已经让爱德华舰长几乎快要发疯,但此时眼前的一幕却让他的眼球都快要炸开了。 而身后,那位带着缅因号和密苏里号,在距离东岸10海里外终于击沉安海号的消息,还想要借此机会表现一番的参谋官,也已经全身僵硬,任由着手中的电报随风飘落。 水雾逐渐散尽,留下的是一片狼藉,1680吨的南达科他号已经断成了两截,原本完好无损的马里兰号甲板倾斜到了0度,至于那艘防护巡洋舰,甲板甚至已经消失在了海平面上。 “潜艇!” “探照灯扫视五公里内所有水域!” “驱逐舰出发,搜索附近!” “左满舵,命令缅因号、密苏里号立即回来!” 半响后,终于回过神来的爱德华立即下达了一连串命令,探照灯开始一遍遍搜索海面,任何被怀疑的目标都会遭到舰炮猛烈轰击,剩下的几艘驱逐舰如猎犬般开始向四周搜索。 戴锦堂发了一个简短的电报给S25号后,迅速收回了浮标和潜望镜,等到水柜被注满后,S19快速潜入了80米深的海底,在蓄电池的推动下,以4节的航速向南机动。 无信号联络水下机动,靠的纯粹是两位艇长平时的默契,爆炸声不断从海面响起,让大家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之前的兴奋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