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金手指_第一百三十二章 写文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写文章 (第2/3页)

,首都市政府以不能增加农民负担为由不准提高经营田利费,而农场财力日渐捉襟见肘,且支出压力也趆来趆大。

    由于改革社会职能剥离不彻底,对未能剥离出去的社会职能如公安、法庭、司法、教育等职能,74110农场每年都要补贴工作经费;现役军人优抚费,计划生育独女户奖励政策等由农场自行承担;关于社保缴费基数,随着社平工资逐年增加,农场社保缴费水平大幅攀升,导致参保农工个人负担过重,农场承担的公投部分日益加大。以大沙湖农场为例:1997年底,农场现有参加养老保险人员16633人,其中在职8224人农工5250人,非农工2994人,退休8389人农工4959人,非农工3430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4480人,其中在职1624人,退休2586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25149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270人;企业退休职工80元的大病医疗保险费,享受住院医疗费报销待遇。仅此一项农场每年承担社保公投达1100万元,给农场带来了很重的负担。

    3、土地优惠政策过多导致财政收入流失。

    近年来,农场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不仅是上级部门考核领导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发展本地经济的重要途径。农场在推动该项工作中以土地低价出让作为优惠条件吸引外来企业,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近三年来,低价协议出让土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688.3万元;违规减免挂牌出让工业用地土地出让收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1742.5万元;违规减免挂牌出让商业、商住用地土地出让收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375.55万元。虽然近三年管理区出让地块面积、宗数、价格在首都市区县中均属前列,但除去返还的资金后和上交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等后所剩无几,土地出让金收入并没有形成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以74110农场7分场为例,1997年税收分成186.12万元,其中:国税54.84万元,地税131.28万元;消增两税中央返还33.32万元。税收收入仍增长缓慢而1993至1997年为招商引资给9家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中仅土地出让金一项共流失财政收入1282.77万元。

    4、费用包干的经费管理体制存在诸多漏洞,损失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

    农场均按照“年初预算、费用包干,执行标准,规范报账”的原则,按年度制定的机关及部门经费管理办法,内容包含党委领导包干经费、机关内设机构及各职能部门包干经费和公用经费三大类,而在实际cao作中内控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制度执行不严,财务管理存在缺陷,存在公用经费控制不够细化,前两类常常混同到第三类报销;包干经费的结余资金管理存在漏洞,难免出现干部职工公私不分用票据报销费用领取结余资金的情况;对包干经费管理模式没有实现绩效管理,没有建立各部门及内设机构的经费投入对工作完成度的考评制度。虽然执行了费用包干控制开支规模,但在财务管理中还存在违反国家政策法规、损失浪费国家资财的问题。如1993年至1997年5月期间存在着以下问题:公款旅游13.64万元,超标准列支招待费518.95万元,超范围发放钱物253.24万元,乱开支160.8万元等。

    5、干部身份的不明确、收入分配不公平,影响了干部队伍工作的积极性。改革后,洪湖市所属3家农场的干部身份出现了五花八门、三六九等的复杂状况,十分不利管理。基本有以下类型:1洪湖认可的参管公务员和财政编制;22001年属荆州管理时认可的公务员编制,这部分人除现有的少部分人外,现均在职不在岗,工资待遇要按正常标准由农场财政发放;3场管在岗干部;4场管内退干部改革时下岗分流的干部,但也要享受同职级的工资待遇。而在岗干部中,场管干部的工资标准又是按参管公务员的80来发放,这种“同酬不同工”体现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挫伤了在岗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身份上的差异,造成了编制内人员与场管干部之间在待遇上相互攀比,在工作上相互推诿,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6、交流渠道不畅通,造成农场人才结构年龄老化、知识弱化,农场经济后续发展能力不强。一是干部队伍政治待遇上的不平等,使得农场年轻干部感到升迁无望,有弃职外出打工的现象;三是农场职工身份不明确,使农场人对自己的身份产生疑惑,到底是企业职工还是农民,概念十分模糊,挫伤了农场人建设农场的积极性;三是现有农场的职工子女在大学毕业后很少有选择回农场工作创业的,基本上都选择了外出务工和外出创业自求发展。以上所述都是造成了农场人才资源匮乏,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弱化的主要因素。以大同湖农场为例:领导层的平均年龄达到了49.7岁,中层干部的平均年龄也在45岁以上,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职工年龄也在40岁以上。改革前期,大同湖农场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在百人以上,现在仅有不到20余人。由于机制上的不健全,造成农场干部职工队伍的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弱化的问题,直接削弱了农场经营管理能力,影响了农场经济社会均衡有序地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理顺政企不分的体制,发挥农场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面对农场的现状,理顺体制关健在于:一方面将管理区的行政职能、社会职能落实到位,实行属地管理,一方面要进行资产重组,转换机制,组建企业集团,真正破解农场政企不分的难题,逐步建立起“产权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