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十三章:西北的军阀(7) (第2/3页)
,在长史下面则设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水路转运司三个分支机构。分别以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水路转运使为部门长,三使均为正五品上职衔。副使则为从五品下,除去三个直属机构之外,长史还统辖着四个州节度判官署,每个判官署则下辖承宣布政、提刑按察、水路转运三曹,同时管辖各县县令。县一级行政单位便不再细分。以县令为长,县丞分管庶政,县尉分管治安刑狱,县主簿则分管杂务兼理驿政。 在节度府一层,布政司内设司农、经商、务工、赋税、勾判五曹;按察司内设审刑、治安、典狱三曹;转运司内设陆路、水路、筑路、传驿四曹,每曹内复按照分工分设科室。节度府曹科的官阶与地方曹科官阶相同。 如此一来,仅节度府内就多出了三司十二曹四十余个科地位置空缺。加上四个州郡十二个曹四十八个科的编制,八路军辖下仅八品以上行政官员编制就骤增至两百多员,再加上目前辖区内的二十八个县一百一十二名长吏,四州共合计行政官员额三百五十三员。 这个数目是很吓人的,要知道这里面并不包括军官和李彬派驻各州县的监察官员。( 李彬地丞相府在名义上虽然也对各州及节度府行政拥有管辖权,但这个管辖更多的是监察性质的。李彬在每县派驻一名监察御史里行,在每州派驻一名监察御史,在自己的丞相府内设一名八路军节度观察判官总司吏治监察,各州县的监察官员合计三十三员。 除去军队系统外。延庆宥夏四州名义上吃皇粮的“国家干部”一下子达到了三百八十六员之多。 相对于这四个州不足三十万的人口基数而言,这个编制确实恐怖了些!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数字,在目前地八路军辖区,兼职情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就以秦固为例,这个八路军节度长史目前亲自兼任着节度府承宣布政使和水路转运使两个职务,同时还兼任着布政司司农主事经商主事勾判主事和转运司内的陆路主事传驿主事五个正六品职衔。基本上属于全知全能的光杆司令。 仅仅在两年前还仅管辖一个穷县数千人口的秦固如今要管二十八个县将近三十万人口的民政事务。这对这位年轻的文官而言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面对焦头烂额的局面,秦固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头皮上。有什么办法呢?要怪只怪李文革地扩充度实在太快了一点…… 许多官员因为此番管制改革而飞升官,一年多以前还只是个九品县尉的陈夙通,如今已经是堂堂的延州布政主事正六品官了,当然,在他的任命之后,同样少不得“兼署延安、肤施县令”的兼职。没办法,缺多官少,有实际治政经验的官吏实在难得,就先勉强兼着吧。 广顺元年七月二十日,新官制实行,八路军下辖四州二十八县,官吏编制员额三百八十六员,实任九十四人,缺额高达四分之三。 李彬和秦固曾经问过李文革,为何执意要推行如此繁冗的新官制,李文革在回避了几次后终于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有了这个架子,在大周的朝廷下面,未来无论地盘有多大,手中有多少个州,我都能用这个体制把它们包进去消化掉……” 李彬秦固相顾无语…… 两个人私下研究了一番这个官制,初时除了严密复杂之外得不出任何其他结论,直到最后秦固灵光一闪,终于现了这个官制地一桩好处。 在这个官制下,李文革不用称王称帝也可以肆无忌惮地吞并州郡扩大地盘。 这个官制地优点就是:一个节度使就可以用它来兼并天下,一切在扩张过程中的体制性问题都可以在这个没有皇帝地政治体制中得到妥善解决…… 简单地说就是:缓称王。广扩张…… 这是一个级军阀程式,一个能够独自创造出这样一套军阀体系的家伙,绝对是个把古往今来的军阀政治优劣研究得门清的家伙。 李文革这家伙,究竟是个什么样地怪人啊…… 晚唐五代军阀割据的历史已经有百多年。其中李彬见证了地最少有五十多年,但是李彬自认。自己从未见过等级档次高到这种程度的军阀,做军阀居然被他做出如许多的道道来。 在呆了半晌之后,李彬苦笑着吐出一句话:“卫鞅、李斯定三公九卿,高颖、杨素设三省六部,诸人若见怀仁。皆当避道……” 秦固一口水喷在衣衫上,咳嗽了好半天…… 尽管如此,但员额不足的问题总要解决,毕竟一个州如今变了四个州,这可是实实在在的。 李文革对此地对策是——开延州秋闱,确立有延州特色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唐代科举均在正月举行,二月榜。是实实在在的“春闱”,这“秋闱”之说,李彬秦固闻所未闻。 七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八日,通过在各县布达州命的“新闻工作”们的嘴,延庆两州的士民工商各色人等得知了一个令他们惊讶得下巴颏都合不上的消息,九月一日至十日,延安县城将举行一场秋季科举考试,被录用将被节度府直接授官任用,不必等待朝廷吏部选官。 百姓们之所以惊讶。是因为这次科举非但季节不对,就连形式也迥异往年。 先,本次科举不用投卷,无须有官身地人推荐,只需要参考在县署报名并现场经过初试通过即可获得到延安进行复试的资格。 而初试的内容极其简单,仅有两项,一是考官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