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十五章:君权神圣(3) (第2/2页)
况不同,土地肥沃程度,水系灌溉状况,工匠数量,商业人口数量乃至经商务农传统风俗各有不同,对这些一无所知的陈素要想做好这样一份预算,其难度用脚后跟想都知道绝不是一件容易事。^^^^ 韩微地脸色有些白,三个月时间,做这样一份所谓预算,他倒不担心做砸了会怎么样,他是心疼妻子。 果然,陈素轻轻咬着嘴唇,面上全是一片执拗要强地神色。 “这预算须在州府会议上通过,适时我和子坚都会在座,各州县主官要针对此预算做出评判,他们都是地方上的老吏,熟知地方情弊,从地方利益上来考量,他们自然是千方百计要为自家地地盘要到更多的钱的,这个擂台不好打。你若不能将各州县的预算一一分说明白又或是让这些各地当家之人当场问住,我和子坚纵然想要为你撑腰,却也不能罔顾实际……”李文革毫不隐晦地将这件事情的难度告诉了陈素。 韩微张了张嘴,却又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良久,陈素终于开言:“给我将四名书令史配齐,三个月时间,我还你一份完整的预算……” 广顺三年八月十五,京师汴梁,大宁宫,中书门下省。 面对着全部展开摊在案子上的,范质、李谷、王溥三位宰相一个个如泥胎雕塑般没有任何表情地枯坐,范质儒雅,李谷谨正,王溥雍容,三位相公各有各的特点,然而这一刻,三位宰相脸上却都是同一副表情——眼睑低垂,仿佛高僧入定。 一道投石问路的推恩令,换来一纸惊世骇俗的封建疏,朝廷这笔买卖,做得还真是值啊…… 即便是对柴荣平日里事无巨细不肯撒手的治政风格颇多腹诽的范质,此刻心中也充满了对这位晋王殿下的同情——世事无常,谁能想到这位晋王领政之后的第一脚临门直射便踢在了铁板上? 封公建国,形同反迹,延州方面这些文武官员,自李彬以下。*****也真够大胆的了…… 在推恩诏令出之后,范质等人并不是没有设想过后果。他们固然没有天真到认为李文革会乖乖就范的地步,却也没有想到延州方面的反应竟然会如此激烈乖谬…… 最坏地后果不过是推恩诏令所涉及诸人集体请辞而已…… 这是范质和李谷共同商议无数次后得出的结论…… 至于王溥,这个油滑地家伙自始至终对推恩诏未一言,更不必说此时了。 坐在上位置的柴荣淡淡一笑。他撩起袍子站起身,走到案子前。缓缓收起那封奏疏,面色平静地道:“我去拿给陛下……”
三位宰相依然没有反应,直到柴荣走到门口,王溥方才站起身来:“臣愿随大王一同面君……” 柴荣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眸中波光一闪。面上却依然不动声色,只是轻声回答道:“不必了!” 寝殿内的郭威躺在床榻之上。面无表情地看罢了奏疏。 从五月德妃仙游至今不过两个多月光景,郭威仿佛老了二十岁,一头雪白的头银亮刺眼,脸型消瘦得让人不忍直视,胡须凌乱两颊青白,除了眼睛仍是炯炯有神之外,这个九州之主已经全然没有了往日地威势气度。 他将奏疏随手放在了榻上,眼角扫也不扫跪在榻前的柴荣,声音嘶哑着缓缓道:“说说……!” “儿臣请罪——”柴荣低着头,没有半分辩解之意。语气依然平淡谦恭。 郭威淡淡一笑。轻轻摆了摆手:“起来说话!” 柴荣依言站起身形,丝毫不客气谦逊。甚至踏前一步,为郭威掖了掖被角。 “朕为你选地这个枢密使,你便这么不喜欢么?”郭威看着这个“儿子”,略带不解地问道。 柴荣叹了口气,踌躇着正欲开口,郭威便抢先道:“说实话,违心的话,朕不想听!” 柴荣怔了怔,随即有些动情地低唤道:“阿爹——” 郭威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顽皮笑容:“你当阿爹真的老糊涂了么?冯道也好,范质也罢,再加上去位的秀峰,哪个是忠厚老实之辈,和他们混迹了几十年,你阿爹若是没有点主意,怎么捱得到今天?” 柴荣强自压下胸中地一口热气,勉强笑着道:“儿子不孝,这些事情,本不当阿爹劳心的!” 郭威笑笑,却不说话,眼睛只是盯着柴荣看。 柴荣叹息了一声:“天下乱了两百多年了,原本只是藩镇,朱粱以来,又加上了禁军。四方诸侯由坐寇而藩镇,由藩镇而殿前,由殿前而枢使……这条路上来地,又有哪个落了好下场?不是杀了别人,便是为别人所杀。桑维翰虽然无耻,却不能调兵自保;秀峰相公虽然跋扈,父皇一旨,旋即罢黜……枢密使,还是文官做的好……” “是为咱由这个位子上坐了天下?”郭威问道。 “是,却也不全是!”柴荣答道,“兵权这东西,是催生野心的利器,不管是谁,有了兵权,不擅作威福少。李怀仁是个异数,但是一个朝廷,诸事不能依靠臣子自律。唐太宗不怕臣子们造反,便是因为他自己便是天下最能打仗的将军,汉高祖就不成,总是担心有兵权能打仗的臣子作乱。中唐以来这两百年乱世,说到底还是庙堂之上少了一个知兵的皇帝,兵权这东西,儿臣不愿假手于人。李怀仁大才,能供驱驰当然好,否则他在地方上,比在朝廷里要好,对朝廷好,对他也好……” 郭威叹了口气:“早知如此,他在京师,就该留住他……” 柴荣摇了摇头:“安定西北,还是要靠他,那里朝廷毕竟顾不到!” 郭威目不转睛看着这个义子,却不说话,柴荣继续道:“况且此番也不算毫无所得,这道封建疏,虽然乖谬,却也能够看得出来,延州内部并不完全是铁板一块,否则李彬不必以此等激烈手段来表示对李文革的支持……” “王仆上一遭去延州,想必是布置了的,延州这几个月来的事情,你都知道吧?”郭威温声问道。 柴荣点了点头,含笑道:“李怀仁没让儿臣失望,他的举动,虽然看似不可理喻,实则是难能可贵地!” 郭威点了点头:“朕也小看此人了……原本以为他只不过是军事上有所长,如今看来,不止于此!七月份延州地这番变故,可不仅仅是不嗜杀这么简单……” 柴荣笑了:“其实说起军事,儿臣并不惧他,倒是他的那些看似稀奇古怪地治庶之法,让儿臣有些看不透。不过也不打紧,他和举州文官公然闹翻,其实也是为了告诉朝廷他不会造反——不管他的所作所为是真是假,只要行事有度这一条能持久,儿臣便容得他!” 郭威想了想,问道:“他那套监军制度,你已经明了了?” 柴荣摇了摇头:“还不曾全然明白,不过不打紧,文伯先生在做此事,他的能力,儿臣还是放心的!” 郭威轻轻拍了拍那封奏疏:“这封奏表,你准备如何处置?” “驳回去,朝廷毕竟是朝廷!”柴荣微笑着却坚定地道。 郭威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带着些恶作剧的意味道:“阿爹帮不了你多久了,便再教你一招推手——把这奏疏往冯道府,命他处置便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