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并蒂莲_第三章 迥然不同的同路人 第二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迥然不同的同路人 第二节 (第2/3页)

题,冯登科边说,边拿起放在李沛文面前的一本什么经济学的书,随意地翻看起来。

    “噢,这事我也想听听你的意见。”李沛文接过冯登科的问话,笑着作起问话的延伸:

    “唔——,我呀,准备在下个星期,或者,在最近一次的党委会上,让全体党委委员们啊,大家好好讨论讨论,投入经济全球化的国企党委会,怎样才能起到引好路的领导作用,你看好不好?”

    “噢,就为讨论这个问题,你正在借这方面的参考书看啊?”冯登科说着,随手又拿起另一本什么经济学的书,更急速地翻了一下,可讲,他是毫无兴趣得,连看都没看就把书扔回到桌面上了。

    “嗯,是的。老冯,我在想,”李沛文却是满怀感触,深有思想地述说,“我们不是经常在各种大大小小会议上大讲,怎么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吗?但我们在谈这些建设与发展问题时,却对什么是‘商品的二重性’都不太理解,对‘商品的惊险跳跃’理论,连听都没听讲过,尤其对,资本周转中增值的性质无从认识,根本不能深刻地,理性地懂得好多起码的经济学知识,但开会时,却高谈阔论,”言语至此,李沛文一下提高了嗓音,象正在会议上讲话时那样高声而言,“我们将怎么怎么投入市场经济,必须要如何如何开拓市场,这不是假正经,虚严肃得极其可笑,非常的滑稽啊!真可以说,我们明明是深刻的无知者,讲的实在是浅薄的高见,但是,在员工们的面前,还有意无意地,以导师的面目自居,作像煞有介事的指导,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嗨嗨嗨……真的是滑稽!真的是滑稽!嗨嗨嗨嗨……,真的,实在是很滑稽的事哟!”李沛文讲至此,拼命摇着头,深为自己以往的作为很是可笑,而低声的笑了。停顿一会,他用问讯的眼光看着冯登科,又说:

    “不过,何以然和高原认为:‘虽然讲,我们是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实际上,还只能讲是一种概念上的进入。因为,当许多国有企业,受制于现存的体制、意识和方法,而不能完全,或者不能成熟地体现市场经济的根本性,主导性因素时,也即,当不能理解到:怎么明白资本在每一环节中的增值性质;如何清楚资本周转的效率,在于资本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和对价值增值的影响;何以使生产本身的每一个要素都从属于交换,要消灭直接的,不进入交换的使用价值的生产,这些商品生产中的本质方面时,那么,我们的国有企业其实都还,既没有彻底脱离计划经济的深层根基,也没有建立创新型企业的基本架构。国有企业当务之急是,必需尽快的认识到,并且要坚决摆脱掉这种状况。不然,对建设真正意义上,或者是完善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来说,只是一种空叫,品牌产品与品牌市场也将长时间的不属于我们。’我看,他们的观念不是很对的么,起码讲,也是应当受到重视的意见,至少,也是可以作为,引起我们思考的新观念来讨论的。而我们目前好些正在干的事,实质上,都已经不适合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的了,可是,还在作为正确的领导工作在认真的,努力的做。这是由于,我们没有先进的理论、科学的思想、和明辨的意识;或者是,没有比较也就没有鉴别的缘故吧。我总觉得,高原这句话说得太好了!“重要的,极其根本的问题,不是我们现在站在什么地方,而是朝着什么方向!”老冯,你倒谈谈看,他们的观念,是否确实有点道理的呢?他们的道理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本质认识,是否可以作个比较的呢?”

    李沛文的这番话,说得冯登科一直目瞪口呆的看着他听,心想:

    他讲这些话是针对什么在讲?说,我们目前好些正在干的事,实质上,都已经不适合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的了,可是,还在作为正确的领导工作在认真的,努力的做,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暗示,甚至在指责我刷墙头、以及打扫、布置,包括招待检查团都是错误的?都是不合时宜的?都是对市场经济本质的无知认识?……,那今后如何面对上级领导的检查呢?难道在今后的企业管理中,不再刷墙,不再打扫,不再布置,不再迎接上级领导的检查,不再只看月产值才是适宜的?才是符合市场经济特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何以然……,高原……,他们确实代表了?……。

    李沛文见老冯一直呆若木鸡的看着自己,始终没有一句话,也心想:

    他怎么啦?究竟在想什么事啊?

    最后,见老冯一直是在作独自沉思,孤陷于深感之中,李沛文认为是不能说了,看样子是说不下去了,也就没再谈什么。

    “哎呀!上级领导要我们公司进行创立创新型企业的改革,今后,我们是越来越不能做,只会叫叫口号的口号领导者啦!而是,一定要做,既讲得清楚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又能够结合公司下一步改革的具体问题,进行循循善诱的思想上的领导者。所以,再不加紧先学习在前,以后还怎么领导得好喔,更不要说起到引好路的领导作用了,不然,我们始终只能是个,天天喊喊口号的,口号领导者啊!”

    像是在自言自语地叹息的李沛文,起身,回到书架前,拿起一本《企业的性质》,再看了看作者名字,科斯,然后随意地浏览起来。

    觉得满嘴不是味道的冯登科,看着正在翻读着书页的李沛文,再举目投向一侧,近在眼前的书架上,见有,《经济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