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并蒂莲_第七章 天下的喧闹皆为利忙 第二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天下的喧闹皆为利忙 第二节 (第3/3页)

美,怎么接受美,也就是要促使大家能对美,有真切的感悟与追求的意识,以此来和野蛮及无知有个对比。其实,音乐也是组成,感染和传播美的天使呀,我们搞音乐的,就是想通过音乐的美感,和音乐的魅力,来使人们在意识上爆发出高尚人的‘精神火花’的呀。难道,深刻的道理还不就是这样的吗?总之,多年来,他个人是这么认识的。

    对于方团长的这番见解,在座者听来有觉耳目一新的,于是,说道,哎,要使人们有思想道德,有人文素养,是该联结到对美有真切的感悟与追求上,这样看问题,也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哎……;又有说道,是的呀!由于对美的追求与欣赏毕竟是人的本能嘛,这样就可以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也有人据此提出新的视角,譬如指出:方团长谈的观念,对我们虽有一定的启发性,可是叫我们如何着手去懂得审美?去懂得接受美?对启蒙问题如不能解决好,那么再好的新观念,到头来还不是纸上谈兵,说说而已的哦!

    ……。

    听了方团长所讲的,大家不禁由此议论纷纷地说开了,众人是面面相对,声声相赞,都在为有这样的致深感触,而在表示自己的一得之见。

    瞧大家在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交响之声》报编辑室主任李源,觉得,自己所决策的短评,惹得全团沸沸扬扬,还使丁家茵如惊弓之鸟,惊恐万状,而且有嘴难辩,苦不堪言,因此,自己是应该表明态度的,便说:要对丁家茵形成了误导和传闻,甚至是无中生有的那篇短评,负起彻底澄清的责任。以后,再结合党委,对乐团存在不良风气的整改意见,还要通过举一反三,来推进乐团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建设作用……。

    对于李主任所说的话,老苏不愿只是听其泛泛而谈,此刻又听到一句‘举一反三’之言,即直望着李源主任打断了他的话,问:

    “嗳,嗳,李主任,针对丁家茵的那篇短评,当初,你们也是为了‘举一反三’说问题而发的。不只是我想知道噢,就‘举一反三’来讲,你们今后将怎么把握好不同质的区别,以吸取教训,避免再发生类似的误导性报道呢?”

    李源主任对老苏指出的问题,不知怎么说好,就十分困惑地反问:

    “你讲,要把握好不同质的区别?那你指的是怎样的不同质的区别呢?你可不可以说得我能理解,明白得到?”

    李源的反问,使老苏略作沉思,而后抬起头作了这样的讲解:

    “要明白不同质的区别问题嘛?我想……,我想……,好,我就借一则寓言来说明吧。话说,有只驮着满满两袋盐的骡子,走过一条小河……。”老苏刚开口,想借寓言来说理,忽感到有不当之处,便又连连摇摆着双手不想再讲了,“唔……,不谈了,我不谈了,这么讲总觉不妥,我就不讲了。”

    见老苏拼命摇着手,不愿再谈,众人不禁都好奇起来,也来了兴趣,纷纷要老苏讲,而李主任也和大家一起这样的催促起老苏来,哎,说呀,说呀,别卖什么关子嘛!

    大家也都笑说道,有什么好的启发尽管说吧,没事,没事。

    书记梅芬见了,也促使道,老苏,要讲就讲吧,何必吞吞吐吐,扭扭捏捏的呢。

    既然梅芬书记也这么表示,老苏也即讲解下去了:

    “那……,那……,好吧,那我就接着说噢。”

    何以然拿着咖啡壶,热情地依次在向大家的杯里一一添加咖啡。于是,满室更是飘溢着浓厚的咖啡之香。

    “谢谢,谢谢。真的是好香啊!”老苏对何以然边道谢,边把加满咖啡的杯子放到茶机上,仍说起他的辨析之理来:

    “话说,驮着满满两袋盐的骡子呀,过小河时,它没想到,涨潮的河水使它背驮的盐竟然溶化了大半袋。过河以后,它觉得背上的感受比过河之前啊,真的是要轻松得多了吔,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吔,于是,它异常高兴,兴奋得连吹了三声骡叫式的口哨。”

    “哈哈哈……。”不料,老苏话音刚落却引起一片的哗然。

    “嗳,嗳,你不要说过头啦!骡子是没有声带的,它是永远不会叫的噢!”

    “是呀!它怎么会吹三声骡哨的呢?看来,那三声,要么吹的是牛哨吧。”

    “哈哈哈……。”在众人的大笑声中,有人起哄地纠正起老苏的这一胡说。

    被大家这么一哄笑,老苏虽也在笑,但笑得略有点尴尬的说:

    “哎,哎,为了讲得有声有色,我是画蛇添足,我也无中生有起来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嘿嘿嘿……。”

    “哎,哎,你们也真是的,”梅芬书记立即反应灵敏地打起了圆场,以使老苏不太过于的尴尬,“吹口哨是用气吹的,又不是用声带吹的。那骡子没有声带,气总是有的吧。那么,吹三声骡哨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再讲,神话,童话故事里,动物都是拟人地说话,还有丰富的思想感情,这,从古至今有谁稀奇古怪过了呢?老苏讲的是寓言,那骡子高兴,要吹三声骡哨,就让它吹三声骡哨嘛。老苏,你管你说下去,说下去,别理他们,他们是故意在硬找你的茬呢。”

    “哈哈哈……。”对书记这么说,大家又大声笑了起来,并表示了认同。

    老苏瞧了梅芬书记一眼,看到书记在用眼神鼓励自己,于是,也笑着摇了摇头,表示一种不可名状的心情,再想了想接叙道:“那我说下去噢。不久啊,这只骡子啊,驮了许多的棉花又来到了河边。于是,它举一反三地想,上次,驮盐的时候,不是,只要在河水里就这么的浸一浸,泡一泡,立刻变得轻松得多了啊。现在,何不匍下身,让河水再浸泡浸泡呢!这样想,它也就匍下身,把驮着的棉花也照样浸泡了一遍。然而,当它再上路时,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那个骡叫式的哨声,也吹不起来了。它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同样是这么在水里浸一浸,泡一泡,这次,怎么却加倍地重了起来了呢?它想来想去思考的是,是否这次在浸水的时间上有问题?或者是方法上出了什么问题?显然,在这里,时间与方法绝不是问题的根本,根本问题,明明是它不知道如何区别对待,盐与棉具有不同质的问题嘛。你们讲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哈哈哈哈……。”老苏的一番比喻,讲得大家又都乐了,笑声在四面壁围中长时间的回荡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