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帝国斜阳 (第3/3页)
有优有劣。当然臣妾不是在说张妃的主意不好,其实细想来她主意也颇为可取,至少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没有比它更好的主意了。皇上就因为这个法子不管用就将她打入冷宫,如何能使众人心服?将来又有谁敢替皇上出主意?现在国难当头,形势万分危急,须当群策群力,方能度此难关。若因为这一件小事,而使群臣齿冷,缄口不言,实在是大大的划不来。”
曹丕道:“嗯,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朕不想再见她了,就由你到冷宫宣朕旨意,将她放出来吧。” 郭皇后道:“臣妾遵旨。”正要退出,忽见一内侍脸色苍白,踉跄进殿,道:“不……不……不……好了,不好了。” 曹丕道:“出什么事了?” 那内侍道:“汉军在离城不足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 话音刚落,一阵轰轰战鼓声远远传来,隔得远了听起来有些郁闷。 曹丕只觉耳边嗡地一声巨响,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张脸白得就像纸一样。他呆呆地站在那里,过了良久良久,喃喃地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不如逃了吧。”说完便哆哆嗦嗦的向地道的机关走去。 郭皇后抢上两步,拉住他道:“逃,皇上往哪逃?你这一逃可就再也当不了皇帝了,你可考虑清楚了?” 曹丕怔了一怔,茫然无措的脸从又变得坚定起来。突然间他像得了帕金森,握拳的右手上下挥舞了好几下,道:“嗯,朕是真命天子,朕是真命天子。上天是站在朕这边的,朕不能逃,朕绝对不能逃!”顿了顿,问郭皇后,道:“现在该如何是好?” 郭皇后道:“这种军国大事我是不知道的,皇上赶紧集群臣问计。” 曹丕不屑一顾的道:“那帮废物能出什么主意?” 郭皇后道:“既便他们才能主意想不出来,皇上也不能不问。这时候皇上就应该和他们在一起,倘若皇上还和邺城时一样躲在宫里,向我们这个妇道人家询问计谋。朝中大臣见皇上疏远群臣,信用妇人,又怎会和皇上一条心呢?” 曹丕叹道:“唉,这也要注意,那也是注意,当个皇上真累。” 郭皇后道:“知道累,还一个劲的想当,我看你才有病呢!” 曹丕道:“唉,现在想想,朕当初做下那么多的卑鄙下流的勾当,换来的却是这般光景,当真大大的不值。不过现在说这些都已经晚了。药悔里什么药都有卖,就是没卖后悔药。好了,朕不和你多说了,朕这就到前殿集群臣商议应对之策。” 金銮殿上,曹丕正中高坐,群臣分两班跪于阶下。曹丕问道:“如今汉军已逼近国都,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许褚出班道:“请皇上再给臣一支军马出城死战,必斩邓艾之!” 曹丕道:“要是打不赢,又待如何?” 许褚道:“邓艾、王基不过乳臭小儿,就会使些鬼域伎俩,有什么本事。上次微臣一时大意,这才着了他们的道,这次微臣打起十二分精神,他们一定不是微臣的对手。” 曹丕不屑的瞧了他一眼,道:“你便是打起一百二十万分精神,也是个输!如今朕手里已经没有兵马给你折腾了,还不给朕闭上鸟嘴,退回班部!” 许褚一脸郁闷,道:“是。” 曹丕瞧也不瞧他一眼,问道:“今日不比往常,言者无罪,诸位有什么高见,尽管道来。” 群臣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一言不。 曹丕一面边喝着茶,一边耐心等候。忽然殿外汉白玉台阶上响起一阵杂乱无章的脚步声打破了沉寂。 众人心中都是一凛,齐刷刷向门外看去。只见一内侍走进大殿禀道:“启禀皇上,城中百姓听闻汉军开抵城下,一日数惊,还有不少百姓扶老携幼,出城逃生,守城兵士禁此不住,请示皇上该如何是好?” 曹丕没精打采的道:“树倒猢狲散,由他们去吧。” 群臣听到“树倒猢狲散”一句,面面相觑,心中都有了各自的打算。 曹丕问道:“事已至此,诸位仍一言不么?” 几个官员同时出班,齐声道:“城中兵微将寡,难以迎敌。依臣之见,不如早弃临淄,奔赴徐州。徐州地远山险,南邻吴越,若借吴为重,足以自守。待安定之后,再借吴人之力徐图恢复不迟。” 曹丕叹了口气,却不说话。 另几个官员道:“不可,不可。吴人反复无常,见我事窘,必乘机来伐,一来可广地,二来可媚汉,有此两番好处,吴主何乐而不为?” 曹丕仍是一言不。众人不知他心里在想什么,又不敢说话了。 突然一名内待狂奔进殿,神色甚是慌乱。他努力挖制心神,这才使心静平复,道:“不好了。大将军夏侯元让,听说汉人跨海偷袭,逼近京畿,大失惊色,起兵勤王。他为早日赶到京师,走了一条狭窄不堪,且两旁尽是芦苇的小道。哪知敌军师徐庶、庞统等jianian邪之辈事先竟已料着。在泰山南麓我军必经之处,埋伏数万弓弩手。夏侯将军不察之下,中了埋伏。敌军待我军近前,火箭齐,烧着道旁芦苇,霎时间一派火光,上下通红。我军猝不及防,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敌军乘势掩杀,我军大败。夏侯将军领败残兵马冒死突围,终于冲开一条血路,逃至下邳,却不料张飞乘我军精锐尽出之际,占了城池,夏侯将军进不得城,只得绕道赶赴广陵郡治淮阴。哪料敌将张郃,先我军一步占了城池,并伏兵半路,以逸待劳。我军连遭丧败,无力复战,大败亏输。夏侯将军率余众走保高邮,凭山阳池之险,抗拒敌军。” 曹丕惊得话都说不出来,过了半晌,有力无气地道:“如今徐州也被汉军占了,我之后路已断,如之奈何?” 几位官员上前说道:“魏、吴既已同盟,事急矣,可往投之。” 又几位官员叫道:“不可,不可。如今汉人势大,只有汉灭吴之势,绝吴灭汉之理。皇上称臣于吴,一辱也。若吴被汉吞,再称臣于汉,二辱也。与其两番爱辱,不如降汉,臣料汉主必会善待皇上。如此则上可以守宗庙,下可以安黎民,愿皇上思之。” 曹丕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朕宁死,也绝不降汉。” 群臣齐道:“皇上。” 曹丕怒道:“够了,你们七嘴八舌,没一个准主意。朕废了汉帝与致刘备来讨,一切罪责都由朕一人承担。”说着起身入殿。 群臣向他的背影望了一眼,心想这样最好。各自归家,草拟降表去者。 曹丕失魂落魄的来到御跟前,道:“朕打算与国同死,不知你们之中谁愿从朕于地下?” 众妃嫔一听,神色慌乱,哭个死去活来,只有郭皇后一人没有哭,道:“我愿随相公同去。” 曹丕道:“好,皇后一人留下,其他人爱跟谁跟谁去吧,朕管不了你们了。” 众妃嫔大声欢呼,狂奔出殿,唯恐跑地慢了被曹丕叫住。 曹丕将郭皇后揽到怀里,两人相依相偎,看着落日余晖,一句话也没有说。 过了良久良久,曹丕命人在身前堆满干柴,点起了火把,道:“你不后悔?” 郭皇后靠在他怀里,道:“不后悔。” 忽听外间一人哈哈大笑,道:“好,好,好!” 二人齐道:“是谁?” 一人缓步进殿,曹丕见了大吃一惊,手中火把险些掉地,道:“你……你……你……” 过了约小半个时辰,一股火头冲天而起,曹丕所在的大殿登时没于火海之中。宫中厮役见状大惊,忙赶去救火。过了许久,大火方才扑灭。众人踏着瓦砾走进破殿,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两具抱着一团的焦尸,面目已完全不可辨认,不过凭身材推断,当是曹丕和郭皇后无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