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_第六百六十四章 因公挂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四章 因公挂彩 (第2/3页)

她说的没错。他做的那些烂事,朕其实也早有耳闻,只因他替朕炼出了仙丹,朕心里感激他,故一时因循,没想到竟惹出这么大的事。”

    贾露道:“什么狗仙……”

    甄宓忙把她嘴捂住,道:“小丫头片子,什么也不懂,就会胡说!”

    刘备道:“人谁无过,仙师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过他炼出的仙丹倒是颇具神效。”

    贾露又叫道:“假的,根本就是假……”

    甄宓忙又将她嘴给摁上,刘备摇了摇头,道:“这怎么会是假的?朕已经服过一丸,效果颇佳。”

    贾露又要说话,可嘴被甄宓死死摁住,没法开口,只得作罢。甄宓道:“皇上已服过仙丹了,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其实皇上也是太多心了,皇上应运而生,就算是不服不死之药,亦可长生不死,万年无期。”

    刘备哈哈大笑道:“你跟仁禄混久了,竟也和他一般油嘴滑舌,进朱者赤,进墨者墨,信然,哈哈!”

    朝中大臣听说贾仁禄莫明其妙的犯病,大为震惊,既然刘备为了他朝也不上了,亲往探视,自己什么份怎敢不去?陆陆续续都到了。贾府虽大,却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当下甄宓出面安排,在朝中地位较高、排班靠前、和贾仁禄关系较好的得以进小院等待,其余众官一律在前院候着。

    诸葛亮走到貂婵跟前,问道:“夫人,仁禄的病势如何了?”

    貂婵从出来到现在一直在哭,此时已是泣不成声,刘备替她答道:“樊太医正在里面救治。”

    诸葛亮安慰了貂婵几句,对刘备说道:“启禀皇上,替您炼丹的仙师席卷了您给他炼丹用的大笔黄金,留下一封书信,不辞而别。他给皇上办差,未获诏命,私自潜逃可是大罪,臣请旨将其缉拿归案。”

    刘备捋了捋胡须道:“算了,走了就走了吧,也别抓了。记住这事要严格保密,对外就说仙师替朕炼出仙丹,功成退,返天复命去了。”

    诸葛亮答应了,心想这样虽然太便宜那小子,但既维护了朝廷的颜面,又堵住了百姓的嘴,倒不施为最为稳妥的解决之道,若将那小子提到公堂,当众审理他欺男霸女的丑行,无异于给朝廷的脸上抹黑。何况刘备英明睿智,高瞻远瞩,却被一个啥也不懂只知妇女的小混混耍得团团,这事要是传将出去,刘备的一世英明可就付诸东流的,刘备肯定不会干,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一定要杀人灭口,闹不好又会生出什么大事,此时乃多事之秋,实在不能再出事。想到此不由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很能成事,也很能败事的徒弟来,瞧着大门望了一眼,长长地叹了口气。

    刘备也叹了口气,道:“这个仁禄啊,见到了气就不打一处来,可见不到却老想着他,真不知该说他什么好。上天保佑,他这次一定别有事啊!”

    诸葛亮道:“他一定不会有事的。”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屋内还是没有一点动静。众人正在焦急地等待,突然一内侍急匆匆进院,伸嘴在刘备耳边悄悄的说了几句,刘备脸色大变,对诸葛亮悄悄说了两句。诸葛亮子一震,来到甄宓跟前道:“我和皇上要商量一件大事,相烦夫人安排一间静室。”

    甄宓领着他们来到书房,关上了门,回到小院。刘备对与会的几个心腹大臣道:“刚收到两则边关急报,第一,轲比能收降了拓跋力微后声威大震,河西鲜卑蒲头部,河东鲜卑宇文部惧其征讨相率归附。这两个可是现今鲜卑最有影响力的部落,他们都降了,其他部落自然不敢异同,纷纷献款投降。轲比能已命各部落于本月二十三这齐集弹汗山,参加部落大会,会上他就要正式宣布自己是继檀石槐之后的第二个部落联盟首领。轲比能统一鲜卑这对我大汉可大大的不利,这事如何处置,先放一放,朕先说说第二件事,河东鲜卑慕容部乘朕与东吴交战之机,起倾**马猛攻辽东。曹植令曹彰率军应战。曹彰不采纳部下谋士坚守辽隧,以待敌疲的主张,率师接战。不知是慕容部轻敌,还是其有意敌,总之前几战,辽东军马大胜,斩获无数。慕容莫护跋率残兵翻过医巫闾山,退保昌黎。曹彰见胜得容易,便大意轻敌,疏于防患,哪曾想慕容莫护跋率敢死之士五千,去而复回,夜袭曹彰大营。辽东军马仓促应战,阵脚大乱,曹彰弹压众军之际,中了莫护跋所放冷箭,栽下马来。那箭上喂有剧毒,曹彰命危在旦夕。亏得曹彰平时御下有方,麾下一亲兵感其恩义拼死将其救出。曹植既不善治国,又不善征战,见曹彰败了,心胆俱裂,连夜弃城东走。莫护跋不费吹灰之力占了襄平,尽有辽东、玄菟二郡,曹植则率着残部过了马訾水,走保乐浪。莫护跋为免养虎成患,率得胜之师追击曹植,曹植危如累卵,急遣使前来求救。若是慕容氏灭了曹植,尽有辽东之地,对我们可大大不利。这两件事都甚为棘手,不知你们有何高见。”

    诸葛亮一向主张征讨轲比能,这会一反常态,道:“轲比能羽翼已就,加上我大汉兵起连年,民穷财尽,征讨已非上策。”

    刘备缓缓点了点头,道:“当年高皇帝就是不听臣下劝谏,轻伐匈奴,致有白登之围。鲜卑实力已不下当年匈奴,轲比能之才亦不下冒顿,朕可不想丧师辱国,为天下耻笑,为子孙后代蒙上永远挥之不去的耻辱。古来对付异族,无非就两种途径,非战即和,轲比能刚统一草原,意气风发,朕在此时与之连和,他必要求和亲,朕也不愿受此无端羞辱。这战又不是,和亦不可,难道朕就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诸葛亮道:“蒲头部与宇文部投降轲比能乃不得已而为之,诚能遣使一介前往两部,挑拨离间,其反必矣,有两部在后牵制,轲比能便不敢对我大汉轻举妄动了。”

    刘备摇摇头,道:“此法朕与屡屡施行,效果却很不明显。当然不是这个法子不好,而是鲜卑人实在靠不住。他们都不愿轲比能独霸草原,可相互间又不肯抱成团与轲比能为敌,反给了轲比能以可乘之机,终于各个击破。蒲头和宇文两部虽然都和轲比能不对付,可是两部之间也是貌合神离,说什么也拧不到一块去,坐山观虎斗的主意看来是不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