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第2/2页)
就是战场之上是刀枪无眼的,即便是再厉害的武将、有再多人保护的主帅,也难保不会有危及到性命的时候,就算没有立刻毙命,但也可能一些伤口留下后遗症,导致之后病痛缠身乃至于死亡都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 毕竟这个时代的医术实在不高明,即便是华佗、张仲景之流,其实也没有历史上说的那么神乎其神,华佗或许是三国时代乃至于古代第一个采用开刀治病疗法的医生,但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现代尤其注重的消毒问题,显然华佗当时还不可能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当时的医术,不管是从实践还是理论中,都不可能认识到普通人的rou眼根本就看不着更发现不了的细菌,也就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了,而其所作《青囊经》后来遗失了,现在凌巴倒是知道是在扁素问那儿,但华佗自己都说了只是初稿,还很不完整,而且他也看不懂,更没有找人尝试过,也不知道究竟如何;至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实际上后世的伤寒论,已经不是最初的了,因为经过了不少人的修订和增补改变,那么多年的中医医学发展,才积累下来后世那样的伤寒论,这个时候的多么简陋却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在这个时代里,却也不能够因此而否决了这两位大医师的水准和潜力,显然这么简陋的条件之下,他们都能够达到这种高度,如果有后世的医学理论体系,会发展成什么样?谁也不好说,但可以肯定至少不会比现在差。 只是这个时代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华佗和张仲景的,大部分的医师不能够说是庸医,但肯定厉害不到哪里去,至少这个时代战争死亡率极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并非是战场厮杀死的,而反而是一些受了伤的人,不治而亡,所以这么一来武将的生存率就变得极低了,尤其是在战乱时期更是如此。
皇甫嵩军中随军而来的医官还算是这个时代较好的了,可面对着皇甫嵩积郁下来越来越重的病情,却也只能够汪洋叹息,看着晕迷中的皇甫嵩,感叹着摇了摇头。 一旁围着的北中郎将卢植以及帐下一众校尉看到这里,心头就是一凉,道了此时,他们哪还不能够明白是怎么回事?必定是皇甫嵩早就有了病,却拖着不肯修养,结果越来越恶劣,直到如今无可救药,或者也不是无可救药,而是没那个能力和水平救,可他们也怪不了这个医官,他毕竟已经尽力了,好歹也是为这支军队尽力良多的功臣。 挥挥手让医官先下去了,卢植率先在榻边坐了下来,看着晕迷中却仍然愁眉紧锁的皇甫嵩,只感觉心中一痛,叹道:“义真兄啊,这是何苦来哉?有病就得医,你可是三军梁柱,如今这一倒下,乃军中不幸、大汉不幸啊!” “啊呀!”突然一声惊呼传来,将卢植等众人都吓了一大跳,却居然是病榻上的皇甫嵩突然跳了起来。 过了良久良久…… “朱儁误我,朱儁误我呀……”如此指南长叹三声,原本躺着的皇甫嵩突然眼一翻,轰得倒下,然后再也没了声息。 “将军、将军……” “义真兄、义真兄……” “将军,归天了……” “啊?” …… 汉灵帝中平二年四月下旬,汉末最后一位大将(真正历史意义上),皇甫嵩皇甫义真,因入冀州后剿贼进程屡经不利,天气转凉之际,偶感风寒,却坚持行军,此后病情扩大,神人难往,而后又因听闻南军荆州败阵消息,急怒攻心而死,享年——四十七岁…… 整支军队,显得静默有礼,将军之殇,痛军千里。 也可见老将皇甫嵩,平日颇得军心,如今一失,更如同三军失去了主心骨,皇甫嵩的声望及影响力可见一斑,但不管怎么样,现在是人走茶凉,最应该考虑的,反而使这支军队的去留问题。 虽说现在看起来,这支军队颇有点儿哀兵必胜的威慑,这个时候,肯定是没有人敢前来招惹的,那样简直就是找死的行为,但这种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而皇甫嵩军中如今却并没有一个人能够出来主持大局,就算是卢植,除了他自己本部的那些人马,皇甫嵩左中郎将麾下的兵马,他显然不可能指挥得动。 而这支军队一旦过了这个情绪失常期,群龙无首,必然会出事的。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卢植一纸飞信,传入了先锋将军曹cao……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