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最要得 (第2/2页)
水笔帚、不过也可以用毛笔代替。 这是制壶基本工具,还有其他的一些工具,比如工作台,又叫泥橙,打印章的顶柱,木榔头,加工盖子用的多种盖座,小辘轳,木转盘,喷水壶,小车刀,完底石,圆口陀,矩底,水磨布,皮磨布,还有纯棉布,后面的不知有没有,反正他家店中是没有看到纯棉布。 多数工具,肯定买是买不到的,必须进一趟城,让一些工匠制作。 工艺复杂,工具很多,但好在他的嗜好,前世还去过民间手工作坊细细参观过一回,心中有了深刻的印象,比较熟悉。至于仅为这个嗜好,花了多少心血与代价,根本就没有想过。 自己收了一个美徒弟,花了几千缗钱,相比起来,这点用度又算什么呢? 正好给刘知州那个笔筒子制好,一道带了过去。 比起给四行首的笔筒,这个笔筒无论是字,或者是画,都十分简洁,图案少,字也少。但刘知州十分喜欢,玩赏了一会儿,说道:“虽是器物精美,可不能为它分出太多的精力。” “是,这是后生权当放松用的。若是只顾着学习,天长日久,也会产生疲惫感,反而进步不快,所谓欲速则不达,正是此理。于是学习之余,后生练琴、学画或者弄一些小器物,张驰得法,寓教于乐。” “那就好,”刘知州额首。 害怕的是郑朗分心太多,偶尔乐一乐,也未尝不可,比在外面与几个狐朋狗友花天酒地的强。
留下来,让郑朗陪他吃了一顿饭,说了一些经义上的学问,心中更加满意,放郑朗回去。 年关将到。 这段时间郑家庄十分平静,郑朗回来的消息,掀起了一个小小的轰动。可刘知州做了许多隐饰,小子胆子大,不知天高地厚,你们各位就不要打扰他啦,让他安心学习。 京城的事又没有传出来,刘知州又嘱咐了衙役不要说出笔筒的事,这也是无奈之举,只好隐瞒一时是一时了。所以依是没有什么人登门拜访。 倒是几个好哥们来了。 武三郎再次蛊惑道:“大郎,你马上又大了一岁,我们一道去东京城看灯市吧。” 几小子上次去看过,可遇到太多的纨绔,一个个都不是他们惹得起的,于是挟着尾巴,在京城灰溜溜的做人。很老实的玩了几天,很老实的回来。 但小哥子好啊,在京城博得这么大的名气,可以趾高气昂的进京城了。 曾四郎又看眼睛放在江杏儿身上,说道:“江小娘子,你也没有去看过东京城的灯市吧?” “你们不用劝,无论怎么劝,我也不去的。” “朗哥子,上次你去京城还没有喊我们呢,无论如何,你要陪我们去。”岑大少说道。 “上次喊你们?想到开封府大牢啊?” “做牢好啊,爹爹说的,”江二郎说道。 “做牢好……你爹爹说的?” “是啊,他说你做牢做得对。” “对你个大头鬼!”郑朗在他头上敲了一下,又道:“那是王府尹是一个好官,给我一些特殊的照顾,否则与其他犯人关押在一起,你想想看,能进开封大牢里的犯人会是什么样的货色,你这个小胳膊肘儿小腿的,能活活将你虐死。” 说的夸张,有一些犯人,仅是犯了一些小错,比如饿极了,偷了一些财物抓住了,还有京城鱼龙混杂,坑骗拐卖的人,这些人多是为了生计,当然,也少不了狐假虎威的小流氓,以及一些真正的凶徒,但特别是后者,很少的。 “那你为什么不怕?” “怕啊,可怎么办?” 正说着,外面老宋慌里慌张的跑进来,说道:“小郎,快迎接,钦差来啦。” 可怜老宋只是一个忠厚的长者,钦差对他来说,太过遥远,说话舌头都打着卷,连腿都在颤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