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章 可爱贵、贱道宁(下) (第2/2页)
对同样与燕文贵一样,排于前五位。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可能在长安卖狗皮膏药时间卖长了,暂时的要挪一个窝,许道宁跑到京城来了。上次郑朗无意闲逛看到他在卖药,看着画很眼熟,于是走过去观察了一下,才确认是许道宁。 当时郑朗的字正到了关健时候,没有敢分心。前些天派宋伯打听了一下,还在樊楼前卖药。 郑朗估猜着,难道他有意选择在樊楼,心想好吸引达官贵人的注意,也象燕文贵那样被召入国画院?不然为什么选择在樊楼不离开?(注,樊楼到潘楼这一段多卖衣物珍玩字画,樊楼在最西边,紧挨着皇宫) 绘画并不急,选择观摩的对象也不多。许道宁是最后一位了,这是刻意安排的。若是将他放在第一位,其他人会作何想?难道我的画技居然连一个卖药的江湖艺人都不如? 考虑到他的困境,郑朗还备了五十两银子。 上了牛车,驶向樊楼。 找了好一会儿,终于找到这个“老江湖”。 此时。画已经画完,正在卖药。大约身体很好,天很冷了,但他依然穿着一件不知从什么地方弄来的短狗皮夹袄,上面还沾着一些油腥污诟,光着大膀子,下面穿着一条厚麻布黑长裤,用一根麻绳系在腰上。 手中拿着一包药,不是狗皮膏药,但黑乎乎的,也不知道用什么药材提炼出来的东西,能不能治病,更让人怀疑。不过此人特别有力气,一边举药,一边吆喝它的种种好处。 大约意思就是伟了的哥,吃了它能金枪不倒,腰肌劳损的,吃了它,第二天就能活蹦乱跳,上了岁数的吃了它,几天后就能年青十岁。敢情比神仙的丹丸都管效。
嘴巴功夫很好,不时地引来一片欢笑声。有的人看他搞怪,又是很卖力,不管怎么说,画到现在,又说到现在,于是真掏了钱,买了两包这种可疑的黑药膏,但回去会不会吃的吃两回事。 江杏儿捂着小嘴,惊讶的说:“你找的是他?” “是啊。” “怎么是他?”江杏儿出身也寒酸,可再也没有想到郑朗居然向这样的人观摩。 “英雄莫问出处,你看他的画。” 郑朗叹息一声,就是这样随意画出的作品,亦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为什么沦落至此? 分开人群,挤了进去。 起先围观的人愣了一下,那家的小屁孩,忽然有人认出来,道:“郑家子。” “忽啦!”人群全不看许道宁在装巧卖乖了,一起盯着郑朗。许道宁怒气满面的盯着郑朗,管你是什么郑家子,还是李家子,敢情你一来,我大半天白忙活了。 郑朗却径直走到他身边,一拱手说道:“见过许先生。” “啊呃。”散漫的应道。 但人群很惊讶,先生是长辈,是老师,这时代一个很尊敬的称呼。郑家子怎么将这个称呼放在这个卖膏药的人身上? 郑朗也不多言,又说道:“请赐教。” 说着接着许道宁的工具,没有在纸上或者绢上作画,而是在一个团扇上绘图,另外许道宁所带的颜料也不全。这是仿南宋画家吴炳的《出水芙蓉图》。 这幅图最抢眼的就是那朵红莲花,几乎占去了整幅图画的一半的面积,剩下的就是绿叶,其余的空间不足四分之一。很难想像这么大面积的红花绿叶,能艳而不俗,鲜而不火。但这幅图画通过颜色的搭配,明暗的分布,空间的调整,居然就做到了。最难得的是莲瓣的形状、角度、色泽与光感的安排。 通过这些安排,使整幅图画十分亮丽而又端庄,正好与许道宁的峭拔画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画不大,可是工笔画,十分费时间,花了两个时辰才将它画完。 但许道宁并没有多少兴趣,若不是吃饭的家伙让这个小家伙“霸占”,他都想提起行李,重新挪一个窝,你画你的,我谋我的生计。饭都吃不饱了,那有心思看你的画。 可来到京城也有一些日子,知道眼前小家伙的名气,又不敢象对其他人一样,提起拳头上去就来一顿饱拳,郁闷的站了近两个时辰。郑朗在画,外面的人是越围越多,可真正针对的对象,根本就没有看上两眼。 整一个对牛弹琴。 郑朗将笔丢下,对许道宁再次拱手道:“请。” 我画完了,到你画了。 然而许道宁鼻孔朝天,晕,你是谁啊,让我画就我画啊。根本就没有搭理郑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