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 (第1/2页)
诸位给了我很意外的惊喜,硬是刺jī我近二十小时没有睡觉。每隔两三小时的加精就可证明)。但面对诸位的热情,这样拼值得了。继续拼,争取今天七更。再求月票支持。 八月份,大内里刚修好了一座宫殿,叫文德殿。本来是一件小事喜儿,可就在这一夜发生了大事。 皇宫内突然发生了火灾,正是从寝宫里烧起来的,并且这夜风又大,秋风怒号,呼啦啦,又因宫殿几乎都是木材建造而成,于是火舌被风一卷,欢快的跳起几丈高,几乎大半个京城人都看到皇宫失火。 shì卫与太监们匆匆忙忙救火,可哪里能扑得灭? 这一烧,崇德、长春、滋福、会庆、天和、承明、延庆八座豪华无比的宫殿,全部烧成灰烬。还好,幸好一个叫王守规的小黄门太监及时“发现”将赵祯与刘娥扶到后苑中。 秋夜漫漫lù重,母子俩为谁峭立于夜风中?生生站在后苑中立了一夜,火势才停了下来。 老;太太气昏了! 于是派人盘查,不是小事儿,就从寝宫烧起来的,难不成有人想害死她!将宫中的太监宫女抓起来,狠打重笞,用了严刑拷问。最后所有矛头皆指向了一个人,自己的养半,当今的陛下! 老太太智商高达一百六的大脑立即当机,过了大半天才清醒过来。 这事儿不好处理,想要废掉儿子,另立新君,那是不可能了,儿子登基快十年之久,不是一开始,若自己这样做,后果谁都预料不到。 于是隐忍下来,没有发作。 但此事总得要给天下人一个交待,总不能对天下百姓说,是我儿子闲得蛋疼,指使人放了一把火烧的。最后将罪名加于宫中一个做针线活的“缝人”身上,令其诬伏,将其交给了开封府,让程琳斩首示众,大事化小,1小事化了。权当儿子不懂事,学着老子封了一次禅。总比那个huā费要少得多。 并且程琳是她的亲信,也会知道此事必须得迅速处理掉。 然而这一次程琳让她很失望了,辨其不然,不是缝人烧掉的!咱这开封府衙门不仅是朝廷的一把侧刀,也是一个审问机构,没有明显的证据,别想俺就乱砍人。老太太,你先将起火的路线图给我,让臣看一看,是,我就斩,不是,该放人就放人。 老太太此时让儿子气得不行,智商急剧下降,昏昏噩噩的真令人将图画出来,程琳趴在图上研究了半天,说道:“火起无迹,有可能乃是天意,陛下宜修德应变,今将罪名归于一个无辜的宫人身上,立即赐死,更乃重天谴也。” 老太太最怕的是什么,正是程琳这一番话。 书上,1小皇帝很配合,刻意出了一下面,为宽其狱,赦免了缝人以及其他牵连进去的宫人。 老程肯定在中间插了一脚,可插得有多深,没有人知道了。 果然来了,殿中丞滕宗谅、秘书丞刘赵开始上书:“夫攻玉必以石,濯锦必以鱼,物有至贱能成贵者,人亦有之然而诏狱未释,鞠讯尚严,恐违上天垂戒之意,深累两宫好生之行,且fù人柔弱,篓楚之下,何求不可! 国家以火德王天下,火失其xìng,由政失其本。” 奏折有些长,主要就是给老太太上纲上线,戴上大高帽子,就差将老太太拉出去戴上枷锁,游开封府的御街。 宋朝是火德王天下,现在火失态,烧自己了,病根儿就在你老人家身上。是你将政府弄乱了,政失基本,快撤帘吧,将大权还给皇上,国家才会太平无事。 老太太也没有处理这两人,坐在后宫发呆呢。 自己咋就养了这个不孝儿子,还有,这个儿子究竟想干嘛? 程琳的背叛,儿子的不孝,让老太太伤心了。 烧也烧掉了,不能让美丽辉煌的内宫,多了一大片断垣残壁,又下诏征各地工匠以及运输材料,送到京城,重新修理。 这么大的事情,传得会有多快? 仅一天时间,就传到了郑州。 诸多学子抚xiōng暗幸,幸好啊,大火发生在八月份,否则解试又会中止。现在中止肯定来不及,邻近各州能及时将诏书下达,然而偏远的州府,等诏书下达后,解试考早就结束了。 真相有谁知? 有人知道,郑朗。 就是一些史书也支支吾吾的最后默认了是小皇帝做的,但有多少人参与,就无法知道了。可有两个人是肯定参预其中,一个是程琳,可能稍浅一些,或者事前不知道,但主动向小皇帝献了殷勤,才给小皇帝勇气的。另外一个人,就是太监阎应文,后来小皇帝对他的器重,都让人莫明其妙。有可能正是这一冷参预,让小皇帝从内心深处对他很感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