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作者的废话2014-7-6包含雨心对话 (第1/4页)
既然有大大说喜欢听废话,那我就扯点废话吧。当然,这个不是我不更新小说的理由。没更新小说,真正原因是我心态不稳,担心写出些让将来后悔的段子来。 最近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多变,人际关系、考试学习、本职工作、环境变动、技术难关、创业构思、追寻梦想,要思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所以没有很好的灵感去写故事,因为灵感都花在想别的方面上了。我在上个星期2写了个很长的自我总结,算是弥补自身对人生规划的不足吧。 人生为什么要规划? 在我看来,就像在问小说为什么要写大纲一样。多数业余作者不写,只有少数职业作者在写,你可能会根据这个结果认为,写了的人混得比没写的人好。好吧,我同意这个说法,但我还是愿意当不写的人。原因是,我过去写了,但我修改了N次,还是觉得执行不下去,直接最后,我发现我不过是干了些让自己失望的事而已。不管我最初的约定是什么,不管契约的内容和格式是什么。关键是,执行的可行性,以及执行下去的动力是什么?你能为了一份计划执行几年?我算比较有毅力的人,一般能执行3年-5年,但人生有多长?至少不是3-5年。如果你还剩下3-5年命,还有必要去订计划吗? 如果你不规划人生,就无法在生命进程中掌握进度。有计划才有执行的动力,才能合理分配时间,才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才能掌握进度。然而过去十年,写小说的经历让我明白到,大纲是很理智很有自制力的人写出来约束自己的。像我这种人,是执行不下去的,并非我没有这个毅力,而是时间跨度太大,大到跨过了我生命中的某些特殊的经历。我的本心会随时改变,会随际遇,会随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我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否定一些过去认为合理的建议,并认为过去某个时期的想法太幼稚或不符合现在的环境。规划,只是根据现有状况,寻找一种合理的安排。问题在于整个社会都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身处于改变最激烈位置的人们,根本就没什么靠谱的规划依据。所谓的让专业人员做规划,换个不可爱的说法,就是草包找个比自己更有经验的家伙,帮自己规划人生而已。问题是,这些经验都是过去的经验,而不是未来的经验。如果想套路的话,那么人生就是可以被规划的。如果不想套路,而想当赌徒,想冒险者的话,由于太多结果不可知,也就没什么好规划的了。一份需要不断修修补补,连一年都维持不下去的纲要(约定、契约),在我看来,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我不是那种不把东西写在纸上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家伙。 什么都可以规划,问题是,这个约定有多长而已。超过5年的计划,我都觉得至少对我这种人来说,是没用的。其实,单是思考该不该对人生进行规划,我自己就思考了十几个小时。究其原因是,我不是先知,我实在不知道这个社会将来会发生什么变化。情况就像台式电脑普及的时候,我无法想象到它普及的效率,竟然在95-98年就完成全国基本的信息化基础,同样,智能手机普及的时候,我也没想象到它的普及率能超越台式电脑。事后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事前有多少人会知道?至少巨硬就不知道吧?否则它也不会在苹果和安卓占领了市场后才下定决心。 巨硬的名词解释:(因为它只是微软而已,所以它的本质其实是巨硬的~最近看到这个解释觉得很意思) 关于那份星期2的段子,本来想当作者的废话来上传的,但由于我写得太真实了,因为我最初就是想写给自己看的,所以涉及到我自身大量的阴暗面。因此,写好后,我审查过,发现这东西,只能被我自己一个人知道,而不能告诉我以外的任何人。其实这些年写小说,把我培养成一个内心的暴露欲很强的家伙,想到什么都想贴出来,有一种很强烈的**驱使我这样做,或许跟家族遗传有些关系吧。家族N代都是教书的,大概从古代的私垫就开始了吧。虽然我自己没去干这个,但同辈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去干了这个。所以,表达欲是很强的,但还没**到什么都可以说的地步。嗯,身为程序员,保密意识还是很强的,因为每年都要签保密协议的关系。连对客户都这么在意,怎么可以愧对自己呢? 然后,我思考得出的结论是,人生真正需要的不是规划,而是核心缔,即核心价值观,也就是,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的,你活着,想要实现什么,想要追求什么。知道这个,并且向着这个最终目标努力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订立一些可执行的短期计划。而那些把整个人生当套路的计划,我个人是不喜欢的。也许在订立长远计划的最初几年,你会觉得很合理。嗯,当然合理了,因为这是在你最理智的时候想出来的。自己又怎么可能不赞同自己的观点呢?可过几年呢?或者再过几年呢?当你第一次修正你的长远计划开始,就离你第二次修正不远了。要是连宪法都能随便改,也就无原则无节cao了,这计划失去效应的死亡期也不远了。 嗯,接着说,我觉得那段子,关于隐私的不想发,但完全不发,我又不甘心,既然都写出来了,只能自己看,多没意思啊。所以,就切一段出来贴吧,没头没尾的,大大们大概不知道上下文的语境是什么,不过没关系了,我就为了满足下自己内心中的表达欲和暴露欲罢了。 切文:(注意,以下文字虽然我也是写的,但却是没头没尾的。~ 符号,当作隔行符用,因为点娘是不允许隔行书写的。怕大大们看不懂我在哪里断行。) 主流的思想是把人生目标的定位划分成3个部分,分别是取向、资源、环境。 取向就是你的意愿,喜欢什么、兴趣和爱好是什么、取向于什么、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类。 资源就是你现在有什么,你的知识、财富、人脉,所有对你的目标有帮助的有形或无形资产。 环境就是你自己无法直接决定的外部因素,包括你的家庭,所在国家,你目前所从事的职业和行业的前景。 ~ 参考于以上的说法,结合我自己的思维习惯,我更愿意把它划分成另外3种东东。分别是素质、权重、关系。 ~ 素质是私有的,就是你自己的基础能力,它是内在的,别人不可直接利用、不可视的。 包括天赋、内涵、以及部分难以对外界构成直接影响的学识。 嗯,就是你自己的参数。 ~ 权重是共有的,就是你在社会中的作用,它既是你自己的,但也同时对外作用,是你对别人的实际利用价值,是可视的。 包括你的职业技能、你所占的坑、权利和财富,所有有形或无形资产。 嗯,就是你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参数。 ~ 关系就是你能用到来自别人的权重。 朋友们的素质是他们私有的,跟你没关系,但他们的素质越高意味着权重也越高。 关系的强度,影响你可以利用到的权重的比例。 有些好朋友会把自己60%的资源借调给你,而另一些也许只愿意提供1%。就是这个意思。 ~ 为什么我要忽视掉取向呢? ~ 因为我觉得我又不是刚出生的小孩, 素质决定我做事的难度, 对我来说,让我感觉困难或无优势的活动,我都会本能地避免,所以随着时间推移,我的天赋决定了我的取向。 而我的取向,最终让我获得了我现在的社会地位,也就是权重。 取向还同时影响到我建立人际关系的种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