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7 李承乾与御酒 (第1/2页)
107李承乾与御酒 张阳就在这样三点一线的子中到了贞观元年十二月初一,因为今天乃是每逢朔初一之,皇帝李世民要皇帝均临太极会见群臣,视朝听政,所以杜如晦和他老师张崇今天特地放了他一天假,叫他好好休息下。这不程怀默、程怀亮、尉迟宝林、侯赞军、秦怀玉等同辈约了张阳今天去长安城外的龙首山打猎游玩,。 张阳今天可是蒙蒙亮就起开始洗漱了,今天本来该是一个睡懒觉的大好子,可惜由于前几天张阳和张母王芸进宫和皇后长孙无垢商讨张阳和襄城公主李明玉之事,张阳带了两坛自酿的‘倾城’美酒前去做宣传。 当时和皇帝李世民商商谈完毕襄城公主李明玉不见驸马府之事,又闲聊了几句。眼看当时到正午十分了,皇帝李世民留张母王芸和张阳用午膳,对于皇帝的邀请张母王芸和张阳肯定是不能拒绝的,所以张母王芸和和张阳随皇帝李世民、皇后长孙无垢、襄城公主李明玉及未来的太子现在的恒山王李承乾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准备立李承乾为东宫太子了,不过由于已经年近年底了,所以预定到来年开后在立李承乾为太子。李承乾也就是更历史上同一年当上太子了,不过就是月份提早了,不像历史上那样李世民一当上皇帝就封他为太子。。 本来这次订婚事宜就没恒山王李承乾什么事的,所以就没有通知他,不过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听到了襄城公主李世民要和和张阳订婚的事,特地跑来看这个有一面之缘的未来姐夫张阳,顺便瞅瞅闹,联络下感。 所以在将要去用午膳的时候恒山王李承乾就赶到甘露见皇帝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无垢,这本就搭上顺风车一起去用晚膳了。 对于恒山王李承乾这个小舅子一路去用午膳张阳当然是相当欢迎的。这可是未来当了十八年太子的悲人物啊! 生在蒸蒸上国运雄强的唐初治世,他的父亲是正直刚强的明君,母亲是明理温婉的贤后,父母感自始至终牢固稳定,他自己是名份上无可争议的“嫡长子”,从小就被重点培养。当时朝中也是绝对的正臣当道,没有哪位大臣出来跟他做对。父母派到他边的臣子也都清正忠直,勇于进谏。他的近侍从中当然有唯唯诺诺的小人,但也没见有谁“主动教他学坏”,大不了都是随波逐流听之任之罢了,顶多是宇文士及那一类的,要到赵高的级别还差得远。至于李承乾的政治才能,那是连势利眼的史官们都不得不承认“裁决庶政,有大体”的——李渊死后李世民为父守孝,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他只处理最要紧的政务,其余全都交给李承乾,而李承乾在这一时期的表现羸得了朝廷上下前后的一致称赞,那年他十八岁。 贞观四年七月,李承乾十三岁左右,这年前太子少保李纲升为太子少师,于是顺笔提到李世民父子对李纲是如此敬重,说李纲每到东宫,李承乾都亲自叩拜,李承乾每次升堂处理事务,李世民都命房玄龄和李纲陪坐; 插一句:李纲这人绝对是个“太子克星”,他明明是朝野皆知无人不敬的大忠臣,也因此受三代皇帝信任,前后辅佐过二朝三代太子,结果杨勇、李建成、李承乾无一例外地全都被废被杀。假如到高宗朝他还活着,假如我是李治,我是说什么都不敢让他再去教育太子了,有时候命运这个东西还真是不服不行…… 贞观五年,李承乾十四岁,礼部官员上书,认为应该在二月份为皇太子行冠礼。皇帝李世民因为二月份是农忙时节,怕扰了农时,命令改为十月; 贞观六年,李承乾十五岁,十月份李世民外出巡视回京后,到大安宫当孝子,服侍太上皇一天,最后又要亲自给父亲扶辇,李渊不准,命令孙儿承乾代替; 从字面上看,这时候的李承乾应该还是聪明又听话的好少年。然而到了贞观七年,就传出了李世民听说承乾“好嬉戏,颇亏礼法”的消息,于是赏赐东宫官员于志宁、孔颖达,要他们对皇太子加强规划和劝谏,并说出了“我十八岁尚在民间,知道民间疾苦,即位以来尤有过失,皇太子生于深宫不明世失,不犯错才怪”这样一针见血的话——这比那些将太子变坏归于他的“天”“天意”的说法可要高明多了! 史书上记载承乾失宠的最直接导火索,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