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龍英雄传_二十六、追往事(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六、追往事(1) (第2/2页)

 在场的都是武林中的豪杰,识字的人很少,明因大师这几句话是据实而陈,倒有一半多人听不懂,便有人问道:“这姓侯的乡绅说的这些是什么意思?就是要造反对不对?”

    高吟天不禁接口道:

    “大师刚刚说的意思就是,那侯峒曾是反对刘宗周和徐汧只顾及自身名节,虽有骨气,但太过软弱,倡议起兵抗清,到时侯就算兵败城破,那时侯再死也不为晚。”

    明因大师看了高吟天一眼,说道:

    “小施主说得极对;这侯峒曾曾是明朝年间进士,通今博古,深知胡人最惧‘大漠神雕弓’。于是乎,便秘密宣称有‘大漠神雕弓’在手,希望各路英雄云聚,共襄盛举。”

    没想这个消息却被吴淞守将李成栋所得,这李成栋本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贪得无厌,早年参加李闯王的起义军,后来投降明朝,曾任徐州总兵之职。

    之后他又见清兵南下,势如破竹,大明气数已尽,使又投降了清朝。

    其人凶悍无比,好杀成性,既知嘉定有此神器,便一心据为己有,但又怕这大漠神雕弓消息泄漏,引来更多的人垂涎争夺,便当先带兵前来镇压,以期夺取。

    高吟天此时听得专心,情绪随之起伏带动,不禁惊问道:“呵,那‘大漠神雕弓’可是被这斯得了去么?”

    明因大师叹道:“阿弥陀佛,想不到当年一个遥言,说‘大漠神雕弓’在嘉定城内,不过是为了增强汉人抗争留发的信心而巳,却有谁知道竟然会带来惊天的杀孽,真是罪过,莫大的罪过啊。”

    当时那侯乡绅登高一呼,远近百姓闻风而集,人数虽众,但仓促之间却缺乏驯练,却哪里是这些训练有素的官兵的对手?

    李成栋沒会多少气力,使已攻下嘉定城,纵兵掠杀,只杀得城中尸积如山,哀鸿遍地,呜呼,试问天下百姓何罪?却要无端遭此杀戮。”

    李成栋这一次屠城持续了一天,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但却没有找到‘大漠神雕弓’所在何处,只得无可奈何地率军离开嘉定城。

    李成栋破城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开始溜回城里。他们回城后在一个叫做朱瑛的人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

    这一次共集结幸存者两千多人;朱瑛帅领着这些幸存者们开始反抗,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战斗,处死了归降清军的人和清军委派的官吏。

    高吟天听得此时,不禁又道:“大师,在下当年也曾听家父说过,这朱瑛最后也失败了,这便是嘉定第二次屠城了。”

    明因大师点头道:“少侠说的正是,嘉定百姓又一次遭到屠杀,阿弥陀佛,人生乱世,是最大的不幸啊!少侠可知后来如何吗?”

    高吟天道:“家父曾说朱瑛败后二十多天,来了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南明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大师,可是这样么?”。

    明因大师道:“正是如此,但不久,李成栋又闻得了消息,他心中对上次没有得到那‘大漠神雕弓’犹自耿耿于怀,于是便迫不及待地整军反扑。”

    他说道此时,眼中已满是悲伤,说道:“这一次城破,李成栋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两万多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著名的“嘉定三屠”。

    明因大师说到此时,脸上满是悲悯之情;高吟天年幼时曾听阿爸说过嘉定三次屠城,却不知李成栋只名,故只知是满清人所为,更没想到这些刽子手们尽是汉人自已的同胞,心头不尽大起苍凉之意。

    那书生叹道:“我原本以为这些杀掠是满人所作为,谁知道却是汉人在自己作孽,实在是可叹更可恨。”

    明因大师道:“这满清皇帝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当此乱世之即,征战杀伐,朝廷官兵无辜妄杀、视人命如草介,最苦者便是那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所谓‘宁作太平犬,莫作乱世人。”

    这乱世人生命不值钱,当年嘉定城破之日,李成栋纵兵掠城之时,官兵毎见一人,必大呼“蛮子献宝。”

    百姓必尽腰中财物,如此一而再,再而三,身上已无宝再献,但若无宝献,官兵便是一刀,一连几日砍杀,尸积如山,城中无一活口;阿弥陀佛!

    明因大师不忍再说,垂目低眉,宛如往事历历在目,又似在为死者亡魂超度。

    如此片刻沉默,才又接着说道:“所以老纳说,这‘大漠神雕弓’其实就是不祥之物,每一次它的名号岀现在世上,都惹起无边风波,沾上无数鲜血方肯罢休。”

    明因大师说到这里,神色凝重,缓缓问道:“诸位豪杰今日来到这托甲镇上,可知这托甲镇是因这托甲谷而得名?有谁知道这里为什么要叫做托甲谷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