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当国_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廷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廷对 (第1/2页)

    “分守江户参将李顺觐见~~~~”

    门外的侍从高声唱礼,王通点头,不多时,两名侍从领着一名二十出头的将领走了进来,到了王通跟前,这名将领跪下见礼。

    “自家人跪什么,快起来,赐座,赐座!”

    看到这个参将李顺,一直神情不怎么变化的王通却露出了笑容,满脸都是疼爱的表情,侍从们并不感觉奇怪,早就预备好了座位。

    在王通身边担任侍从大都是勋贵和武将以及各地贵族的子弟,也有些文官的后代走了这条路。

    这算是一条捷径,历练一段时间之后,到军队中一般会从副营官做起,在地方上,也会担任县一级实权衙门的副手。

    实际上,真正难熬的是这些侍从的第一个实际职务,在军方要做满四年,前线可以缩短为三年,如果有军功的话,则是两年,文官如果没有皇帝亲自认可的功劳,必须在地方上实打实的做满五年。

    这其中也有特例,比如说,一些在担任侍从期间就已经有优秀表现的年轻人,会被指派到南洋和倭国担任县级地方的正职,这个制度实际上在王通未称帝前就已经实行,在王通身边担任亲兵和文书的年轻人实际上就是为了文武系统准备的后备人员。

    他们的第一个实职做满之后,表现和评价会直接被中枢各个衙门审核,然后决定任命,接下来的升迁就要比其他途径上来的年轻人迅速很多了。

    有传闻说,侍从们离开王通身边后就会得到一个简单的评价,如果评价不好,他们会在第一实职任期满后就地提拔成正职,再行考察一段时间。

    毕竟这个制度也刚刚成为正式的法度一年,从前不过是辽国公和乐浪郡王自家的规矩而已。

    现在帝国的青年才俊们,不少人都是在王通身边担任过这样那样的位置,这个倒是人所共知的。

    但在皇帝面前能被这么亲热对待的年轻人却不多,而且这个年轻人从未在王通身边担任过侍从,是从军中一个普通的长矛兵一步步被提拔起来,六年之间从一个士兵到分守一方的大将,算上明时也都是头一份了。

    这个叫李顺的年轻人的确很出色,驻扎在江户城的时候,城内的德川残余叛乱,是他先行发现,派人急速通报江户驻军之后,又叫起十几名同伴兵卒,三十几个三江商行的护卫,守住了江户城的西门,挡住了足足三千人的进攻。

    德川残余有几百名原来的武士出身,还有几十杆铁炮,这样的力量不能说不强,而且城外还有被鼓动的近万农民,一旦城门打开,局面立刻会糜烂,当时,王通在大明的声望已经是如曰中天,大事也在进行中,容不得有任何的闪失,这位李顺争取到了两个时辰的时间,只有两个同伴活了下来。

    但随即城内的驻军被集合起来,在东门外的驻军也赶了过来,叛乱被镇压了下去,局面稳定。

    李顺在“泰昌江户之乱”立下大功,这就是他被提拔的功劳基础,不过,严格说来,这个大功也不能让他在六年之内成为参将,因为他是鲁王李虎头的独子,对于功臣勋贵的爵位倒是按照明时制度,王爵仅仅追赠,不封生者。

    原本王通以为李虎头没有子嗣,后来史七派人调查,才知道李虎头虽未婚娶,却曾和当地一商人女儿住在一起,并且答应要纳对方为妾,但李虎头出事之后,那女子也急病而死,那家人怕遭祸一直是隐姓埋名的抚养李顺,并且送他进禁军当兵。

    也是巧合,追查到李顺身世的时候,李顺正好在江户立下大功,这就一步步顺理成章的被提拔了起来。

    “外将入京,办差事是第一要紧的,不然会被加上个“不勤”的考评,所以来京师办差,早饭都是吃不得的,你还没吃吧?”

    侍从们在那里口鼻观心,不过也有些不沉稳的互相交换眼色,心想武皇帝对自己的儿女都是严厉的很,对这位小爷却是如此的亲切。

    “回陛下的话,臣还没吃早饭。”

    “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饭怎么行,来人,安排御膳房的人送些饭食上来。“

    一名侍从点头答应了,刚要走,却又被王通叫住,王通拍拍额头笑着说道:

    “让厨房用干豇豆和炖rou混着烧一下,大火烧,红烧的法子做。”

    接到命令的侍从在下面呆了下,怎么陛下这等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