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_第一章 蝴蝶效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蝴蝶效应 (第2/3页)

觉弄醒的,醒来之前他觉得自己仿佛是在做梦。梦境中的他似乎还在孩提时光,坐在他最喜欢的印着梅花鹿的小板凳上,mama则坐在一旁给他织着毛衣,还不时地回头看着他微笑,家里的那条老狗豆豆蹲在一旁,舔着他的脸……不对,这感觉太真实了,好像真有什么东西在舔他的脸似的。

    张继猛地睁开眼,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团毛茸茸的东西,由于距离太近,又是刚刚醒过来,他的眼睛一时还看不清楚。他定了定神,再仔细一看,惊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原来真的是一只狗在舔他的脸。那只狗大约胆子也不大,看他突然跳起来,也害怕地夹着尾巴跑了几步,又回过头偷偷瞟他。大约是觉得他没有恶意,就又往回跑了几步,定定地看着他

    这时候,张继已经回过神来了,只是脑子里仍旧像是塞了一团乱麻一样,理不出个头绪,而且头也在隐隐作痛。

    张继四下张望,发现自己正站在一片田地上,地里的庄稼已经收过了,只余下一大片秸秆。不远处似乎还有几排树,但是雾太大了,可视度很低,看得不甚分明。张继的第一反应是“我怎么会在这里”,刚才好像是在复兴门换地铁来着,难道是地铁出了什么事故?不对啊,就算地铁真的出了事故,自己也应该是在救护车上,不应该跑到这里啊,难道说是有人趁着事故,趁火打劫把自己弄晕劫持到了自己?可是摸摸自己的口袋,钱包和手机什么的也都在啊,而且周围分明也没什么人。

    张继随即意识到另一个问题,天气好冷啊。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天生产、生活排放的废热数量惊人,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往年9月份还是很热的,何况自己早上出门时穿着西服衬衫还热得一头大汗的,这会儿怎么会觉得这么冷啊?退一步说,现在已经是秋天,怎么会起这么大的雾呢,再退一步说,就算起雾,也应该是在市区,这荒郊野外的会起这么大的雾?

    张继掏出手机,想看看现在几点,但他马上发现了另一件让他吃惊的事儿,他的手机居然连一格信号都没有,本来应该出现在手机屏幕左上角的“中国移动”那四个字并没有显示出来。这就是说,自己不仅没有信号,甚至都不在服务区……

    张继不由得想起近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那些传言,地铁里有犯罪分子用迷药喷倒壮年男女,然后假意搀扶把他们拖走,将他们的器官卖掉。虽然自己现在完好无损,但张继还是感到一阵阵恐惧,特别是呆在这一片雾中,就好像自己刚刚看的美国悬疑恐怖电影《迷雾》里的情景一样,使他心悸不已。还是先离开这里,找最近的地方报了警再说吧……

    想到这里,张继拎起公文包就向农田的边上走去,他知道阡陌之间总会有一条小路供人通行的。这时,张继听到旁边“呜呜”的声音,原来是那只小狗再对着他叫唤。张继随手从公文包里摸出一根火腿肠,撕开肠衣,向狗扔了过去,那狗看了看张继,然后又小心翼翼地闻了闻,才放心大胆吃了起来。

    一路上都没看到行人,张继心里悄悄打着小鼓,他也辨别不了方向,只能向着隐约可见的太阳的方向走去。

    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雾气渐渐消散,张继却感觉眼前渐渐暗了下来,似乎是有什么东西挡在路上一般。

    再往前走几步,张继仔细瞧瞧,挡在眼前的似乎是一座建筑的大门,应该是砖石结构,非常的高。门上还有一个大匾额,写着三个大字。但是雾气毕竟没有完全消散,看得不甚分明。张继想,莫不成是走到哪处名胜古迹了?早听说北京第一道观——白云观在复兴门附近,却一直不曾得去,今天难道是走到这里了。

    张继再往前走几步,盯着匾额上的三个大字细细瞧了起来、不瞧还好,这一瞧,张继惊得跌坐在地上。

    只见,那匾额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阜成门!

    张继是熟读史书的人,来北京也有一年多了,自然知道,这阜成门乃是老北京城九门之一。

    明朝初年,刘伯温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北京城。当时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共九道城门,分别是南面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北面的德胜门、安定门,东面的朝阳门、东直门和西面的阜成门、西直门,“九门提督”中的“九门”指的就是这九门。这九道城门围起来的北京城四四方方,现在的二环主路和地铁二号线就沿着正方形的四道边围成了环形。清初的时候,朝廷又将这座城作为内城,打算在外围修建外城,扩大北京城范围。但是由于当时财力难支,最终只在内城的南面修了一块长方形的外城,形成了后来的“凸”字形北京城。外城共有七座城门,分别是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西便门和永定门。此外,还有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以及宫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现在人们说的“四九城”,说的就是这内城九门和皇城四门。

    建国以后,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也由于当时古迹保护意识的淡薄,这些城门基本都被拆毁了。特别是阜成门附近,现在已经成了金融街的所在,云集着摩根士丹利、高盛、建设银行等国内外知名的金融企业。

    这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一个答案——张继现在所处的时代至迟也在1949年,他很有可能是在清朝或者民国时期。

    想到这里,张继脑子懵的一下,然后冷汗地不住地滴落下来,两眼无神地向前望着,喃喃道:“难道我是穿越了?”

    事实上,张继平常也看一些穿越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成为小说的主人公们穿越到古代出将入相、裂土封疆、拥红倚翠、名利双收。但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在他身上,他非但高兴不起来,反而惊慌失措起来。他首先想到的居然是“完了,今天铁定迟到,非得被总监骂不可,不知道那个变态的老女人会说出怎样恶毒的话来?”随后,他摇摇头,把这想法否定了,都这样子了,迟到还算得了什么?他又想到家中思念自己的父母和朋友,越发悲伤起来……

    但是,张继有一个优点,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或者说,他是一个志存高远的现实主义者。他很快冷静下来,开始为自己做下一步的打算。

    张继平常喜欢读科幻小说,也有着一般文科生不及的自然科学素养。他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穿越”这种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瞬间的质能转换导致的巨大能量释放往往会伴随着这种时空紊乱,而这种时空紊乱又往往是不稳定的,总会通过其他途径重新恢复稳定、归于平衡,也就是理论物理学界俗称的“抹平”,这就是说,他还是有可能回到自己所处的时空的。但是,“抹平”是以概率云状态存在的,是否会发生、何时何地发生都是未知的,只能测算概率,难以确切了解。总之,回去的希望是有的,同时也是渺茫的。最终能否回去,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张继知道,现在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地方、这个时代好好地活下去,等候甚至主动创造那个回去的机会。

    这一刻,他已经做出了抉择。

    主意一旦拿定,思路就会理顺。张继昂起头,大步流星地向阜成门里走去……

    进得城门,雾气已经完全消散了,张继渐渐看清了城内的建筑和来往的行人,从他们身穿的马褂和拖在脑后的辫子就可以看出,他是穿越到了清朝无疑,只是还不知是在哪个年代。张继马上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自己没有留辫子,又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