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刁民_第九十八章 世上没有双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 世上没有双赢 (第2/2页)

开发城东荒地,今后田地开完后,三房准备怎么做”

    这个问题突然,不过赵普益作为二房最后的余脉,也有资格询问家中大动向。

    赵期昌摇头,回答的也无实质内容:“看缘分,今后的变数太多了,无非因势利导。”

    赵普益咧嘴哂笑:“三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先生的意思呢”

    赵普益右手负到背后,笑容不改:“卫里杂乱,该梳理梳理了。比如张家在城西,我赵家在城东。”

    赵期昌笑了:“张家在城东的地怎么办”

    赵普益敛去笑容:“置换官田,各家迁地。不从者,打死。”

    从新打量赵普益这个老童生,赵期昌也敛去笑容:“先生,这事儿咱乐意,戚掌印、张家怎么想”

    “合则两利,三家各取所需。张家那里点头,戚继光也不得不点头。否则鸡飞蛋打,最吃亏的可是他戚家。”

    合则两利这个命题是建立在第三方尸体上的,若无第三方所谓的合则两利彼此间的买卖必然有盈亏的说法,必然一个吃亏,一个占便宜,只是多少的问题,能不能看明白的问题。

    赵普益说着眯眼:“如今卫里各家,百年下来日益衰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错过,卫里各家将翻身无望。各家必有抱残守缺执迷不悟的,可其家中识时务的,也决然不少。”

    颠覆各家结构

    赵期昌没想到这个老童生心思也这么歹毒,这可是他分化瓦解卫里各家的预备手段。

    缓缓点着头,赵期昌露笑:“先生,三房那边庄子建好,下面各处也会有六七个庄子。各处要蒙学的孩童数以百计,正好缺个先生,不若先生考虑考虑。”

    见赵期昌竟然理解自己言中之意,赵普益心中不惊反喜,为了增加自身份量,很矜持的犹豫:“这个容余思量思量。”

    “也好,兹事体大,先生慎重考虑也是应该的。”

    赵期昌说着拱手,也就这么散了。

    回到屋子里,庆童、龚显从伙房端来早饭,张承甲也凑近来一起吃。

    庆童提着茶壶倒茶:“老爷,青田先生此举,反倒让小的糊涂了。”

    他小时候也在赵普益那里受过启蒙,也只是一年多时间罢了,然后就因为机敏,被赵鼎明收做家奴,留着培养打算给儿子做今后的得力副手。

    赵期昌接住茶碗,笑着却问向张承甲:“怎么,兄长还没起来”

    张承甲悻悻一笑:“泰山大人宝刀不老,雄风犹在。”

    龚显见三人哄笑,也跟着笑了起来。

    赵期昌摇头笑着想要将笑意甩出脑海:“你呀你,这话传出去,有你苦头吃。”

    他看向庆童,也笑着:“咱家里这个赵先生,不简单想的多。一大早来找咱,是看到族里这条船要沉。看上咱三房了,这才卖弄一番才情本事,估计想着上演一折三顾茅庐的戏码。”

    庆童点头,端起碗:“老爷怎么看”

    赵期昌努嘴:“多一张吃饭的嘴也无碍,这文人都有毛病,稍后咱去请教请教做足场面。反正捕倭军建制确定后,一把要配备最少两名书吏,多个舞文弄墨的能少不少事情。”

    文人很可怕,最可怕的就是这种前期读书读傻了的,后期又醒悟的老童生、老秀才。这种人或许不会打交道,可读书的那种偏执性子,醒悟因悔恨嫉世恨俗产生的狠辣心思是刻在骨子里的。

    饱受了大半辈子的贫苦,醒悟后发现前半生的坚持都是错误,这种人做起事情来,就别指望能心慈手软。或许他们胆子小,可心肠绝不会软。

    饭后,赵期昌很急切的去拜访、请教赵普益,满足赵普益那仅有的一点矜持心理。赵普益剩下的尊严,就靠这点矜持在撑着。

    赵期昌可以践踏这点矜持并得到赵普益的屈服,可他不是内心有毛病的怪胎。

    如果没有必要,他会尊重任何一个人的尊严。

    院中阳光明媚时,赵鼎明做着扩胸运动,看着院中五颗绿梅,问:“老三呢”

    老仆跟在身后:“三房老爷已走了,带着家丁扈从,还有青田也跟着走了,说是去城北校场。估计这会儿,已带着兵马出了东门。”

    赵鼎明笑了笑:“还是这么个雷厉风行的性子,以为他病一场,会好好享受享受安逸。”

    老仆笑着:“三房老爷就是能做事的人,这一点刻在骨子里。老爷,是不是卫里有事情需要三房老爷”

    “他这是将事情交给咱大房来做,信咱大房为人。卫里头也没什么要紧事,捕倭军镇在那,也就一些嘴皮子事情。不过,青田也跟着去了”

    赵普益字青田,算起来也是赵鼎明主仆幼年时的同窗。

    一个大族里,名义上的族兄弟关系,有时候还真不如同窗关系来的近。

    老仆组织了一下语言,道:“青田耐不住寂寞,可能也见三房势头好,有危险,就过去帮忙了。”

    赵鼎明扭头,咧嘴做笑:“他聪明,上了条好船。”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