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冠礼(下) (第2/2页)
何关系了。使上下左右。都知裴许昼不轨之心。主上伐逆之令。已经下达了。”郑轩摇头笑着:“的确。我省粮饷不足。但是主上早有准备。商务司费尽心思。二年中。才积了大军三月之粮。但是这已经足够了。” “时是二月。三月后就是五月。离六月收粮。不过月余。怎么样都可以撑下去了。去年整训军队。现都已经具足。十万大军出征。不知这裴许昼。能有什么筹码来抵御?” 李凝文愕然。细想了一下。不解地问着:“裴许昼也集兵六万余。如有城池抵御。也非一时可下。” 郑轩淡淡的说着:“主上和裴许昼之战。迟早都会发生。问题是什么时候出手。” “用兵之道。在于存亡之地。不击者罢。击必死地。裴许昼的生机在于钟鸣省。这我们都知道。所以裴许昼无论怎么样未雨绸缪。也避免不了死角---这死角我方时刻注意。并且放大。非人力可弥补。” “丁红林被人刺杀。全省震动。他总有些旧部。清理和安抚人心。也需要时间。主上偏偏不给他这个时间----的确。现在出兵比较困难。我军又有万许牵制在金沙。但是再困难也比日后面对二省容易多了。所以这决心自是容易下得。” “现在。丁红林被人刺杀。他又凭什么在短时间内联合二省?如果他敢于分兵。那就一次把两省全部拿下。就算他不出兵。可以守住西江省。但是分崩离析的钟鸣省。也必落到主上手中。” “裴公又何其不智也!”李凝文听了。不由叹息。 “非也。自主上击败蛮司。又夺取鲁南。就已经决定了这一切。就算孙武转世。也变不出粮食和兵马来。我方又无腹背之患。这纵横之术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早已经决定了。善战者无赫赫之名。唯在紧扼死生之地耳!”
“这个不必多说。一年之内。钟鸣省必得耳。主上拥四省之势。已得天下六分之一。卷席天下甚易耳。公子如是愿受封王爵。永镇金沙。就在现在。” 李凝文明白这个意思。现在愿去金沙。数年之后。就可名正言顺的被封王爵。永镇金沙。而不是日后纯粹靠着是李睿地儿子而就封。这区别虽然微妙。但是本质相差很大。特别是到了后世。 但是脱离了中央朝廷。在大部分情况下。已经不再有角逐太子的可能了。 而金沙省的情况。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万无藩镇起兵地道理。 这就是取舍了。 当下。李凝文毫不犹豫的说着:“为父亲分忧。本是我之责。明日我就上书父亲。愿去金沙。” 郑轩闻言。欣然大笑。这个旨意。就办了下来。 下面就是设宴了。等宴后。用了金黄铜盆和洁白的毛巾洗过。李凝文俯身注视着铜盆中的自己。许久。露出一丝苦笑。 既然是父亲地意思。哪由得他抗拒。良久之后。他起身。出了房间。出门而去。 唯一地就是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是给他自己中意哪家女子地时间。只要说了。都可以办到。当然。过期不选。也就由不得他了。方信自会指婚。 这也算是父亲给他的补偿罢了?想到这里。他不由打了一鞭。加快了速度。随之。数十亲兵跟随之。 而在阁楼之上。郑轩远远望着他的背影而去。心中也不是没有感慨。 李睿庶长子李凝文。十五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已经著文数篇。少少年纪。就大有气度。在士林中也是有名的。许多人暗中觉得。继几有其父当年之风。为人处事。更是有着一种温和而大度的气度。 唯一地可惜。就是不是嫡长子。 没有出色地儿子。怕守不住江山。或者沉迷于小人女人之手。 有了出色的儿子。但是不止一个。又怕彼此杀戮。折了气数。 种种之事。就算是方信也不得不为难。只得未雨绸缪。能作几分就作几分。 不过。郑轩心中也只是略感慨。见其人影远去。下得了楼。楼梯之中。都有松木。踩着厚厚地地板。直来到一处书房。中间的一个座位。却没有坐。在侧面坐了下来。 一席谈话。君臣交心。不但是为了李凝文的事。也略点明了郑轩的归属。 “等到平定天下。我的确已经老了。但是主上能有此清晰的许诺。也不枉费我三十年为其效劳了。其它的事情。都可不必争了罢……”郑轩回忆着方信的话。久久之后。也不由露出笑意。 天下平定。他的确老了。那时起码已经六十岁了。最多五年宰相。然后就退休。其封国公之爵。十万亩良田。子孙世袭不替。 次子三子。授职清贵。虽不入内阁。却也富贵不绝。 人臣如此。夫又何求? 有月票就投罢。欢迎欢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