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天堂_第一百八十二章 称王建制(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二章 称王建制(下) (第2/2页)

名、记号、亲笔押字、图章。直接追究到责任双方。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

    但是并非所有的钱庄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朝廷必须追究。但是这仅仅是收取1%地赋税。如是不法追究责任。而不介入其内务----历史证明。就算是地球宋朝。官府介入交子。形成“官交子”。还有着28%的准备金。也导致了通货膨胀。到南宋嘉定时期。贬值到十分之

    见大臣如有所思。方信又说着:“朝廷正法。还在于制钱。不过。孤不但制铜钱。还准备制银币和金币。”

    经济发展到现在。社会呼唤更高价值的货币。既然纸币不可行。那就只有银币和金币了。

    地球上。明时流通铜钱。白银也成为货币。虽然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就已经开始。但是元宝并不通行。

    到了清朝。以银为主币。征税一两以上必须收银。完粮必须是足银。因中央不铸造统一流通银两。民间使用的银子未必是足银。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码不同。因此每逢纳税前由银匠和银铺将民间散银熔铸成足银上当。一些银匠勾结吏役趁机在银两成色。分量上苛剥百姓。造成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既然知道这个问题。那造标准银币和金币。也是应着社会潮流而动。

    “王上。这铜钱。银币和金币。又有何法?”沈轩想了想。问着。铸钱之事。动不动就要动摇国本。非常严重。因此不得不问个清楚。

    “铜钱。铜六。锌四。铅一。重一钱一分。充一钱二分为计。银币。银八。铜二。重五克。”方信想了想。就说着:“孤有一法。就是铸钱交给私营。如何?”

    “王上。这怎么可以。铸钱是国本。安能交于商栗乎?”三个大臣。都是大惊失色。连忙说着。

    历代铸钱。多因为其中巨利。是朝廷一项相当重要的财政补充。

    “诸卿稍安。孤自有道理。”

    “还请王上明说。”三人面面相觑。开口说着。如是无理。当坚决不奉令。

    “铸钱之利。这不必细说。然正因为如此。所以不但君王为之。甚至官员也为之。铸钱局一手开矿、采集、炼化、成钱。孤曾读大楚之制。朝廷直辖铸钱局不计。地方上。少者仅省有一局。多者连郡里也设有铸钱局。上下名册。牵连甚广。当有百万人!”说到这里。方信也不由脸色转青:“开矿苦难。集众滋事不计其数。这些都要算到朝廷身上。长久多易生事端。而且铸钱虽然有利。然发放粮饷。又被层层盘剥。朝廷每年不过收益二千万钱----才二万两银子!”

    “不但如此。各省各局都以此谋利。无视朝廷法度。使铸钱成色越来越低。甚至出现大批劣钱。击地可碎。百姓怨声载道。可是法不责众。诸省诸郡如此。朝廷也难以全盘清理----就为了这数万两银子。造成如此局面。实是不值!”

    “当然。私铸也并非是允许民间铸钱。而恰是相反。孤要取消各省各郡之铸钱局。而收于朝廷直辖。由全国百家巨商代铸---这样的话。责任就全部是商人了。一可减少官员牵涉在内。二可坐收巨利。三可必要时处置银庄。”

    “铸钱之利。朝廷可取其六。商家可取其四。如有额外损耗。也是如此。如有粗铸取利之事。当处法事。如此。朝廷不加一工一钱。就可营利。这等百家巨商。也非永袭。而可三年或者五年改易一次!”

    说到这里。顿时三个大臣都反应过来了。

    历代以来。钱币铸造实是大问题。就如所说。虽然大凡开国。政治相对清明。铸造相对统一和精美。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各省各郡。以及民间。都为了谋利而铸钱。渐渐钱币恶劣。大小轻重不一。朝廷虽然一再禁止和打击。但因为有利可图。而且铸钱者又有官吏参与配合。所以并不能制止大量劣钱混入市场。破坏社会的正常经济生活---甚至有地时候。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中央朝廷都也如此。

    而此时。方信的政策。本质上。就是取消了各个省郡铸钱的权利。由中央政府指定一些商人来铸钱。

    朝廷不参与具体铸钱。这就省了数十万编制。也省了许多关系。只是坐收巨利。并且把一切责任都可推到商人头上了。

    当然。铸钱利大。四成利润。也是一笔巨款。虽然商人情知里面风险极大。不但有经济风险。还有政治风险。但是也可让人铤而走险了。三人仔细想想。实际上虽说是商铸。本质上却加强了官方控制力。而且坐受巨利。当下。沈轩若有所思。然后慢慢地说着:“王上。此事甚大。还请宽得一些时日。容臣等仔细思量才是!”

    他实际上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商铸是为了谋利。在现在科技水平上定地利益分配。很明显不使人满足。既然如此。除了冒着杀头抄家之罪来伪劣。余下的。就是改进经营模型以及改进环节上的技术了。

    方信已经决定。如是有人能发明这些技艺。那就“上大喜。赏十年专利专营”。以使发明者获得巨大利益。并且以此改变一些风气。

    “盐地事。现在我方没有沿海省份。不能煮盐。内地盐井只堪堪可用。今天就不议了。诸卿还有何事?”

    “王上。臣等当铸金银铜三等钱。来奉上。以求圣裁。只是制钱必有年号。不知日后王上用何年号为上?”这等话。也只有这些内阁六部核心人员能议论。也只有宰相沈轩所能问出来。

    “我之心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如孤登基为帝。年号必以开平。取开道平天下。造万世太平之意。卿等觉得怎么样?”方信笑了笑。

    “开道平天下。造万世太平。主上之德。果可与日月相辉。臣等愿意为王上赴汤蹈火。再所不辞。”三人听了。立刻跪伏在地。

    “甚善!”方信立了起来。凝视着外面庭院风景。心中浮现出难以描述地滋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