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天堂_第一百八十五章 位面帝都游(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 位面帝都游(二) (第1/2页)

    在帝都二百四十一坊中。青门坊算是中等的的区。通常是有点小钱的人家所居住

    此处是148号。就是学院。说是学院。实际上是那些举人进行科举考试。一年不中。不回去。而在帝都再读的复读所

    里面学子虽然不算很多。却都是精英。书籍也很多。稍后。这些举人为了赚钱。也授课讲学。开的私学。所以三人才可以住在那里。不时听听课程

    三人是帝国派遣。本身才学自然也非同小看。在这里读读书。听听课。不时有所进益。自觉花上半年时间。把两个世界的学说差异弥补一下。就可考取秀才了。

    三人的户籍都已经被安排。迁移到了帝都。不过帝都本身作为一个省府。科举也有秀才。当然。比起乡下。这考试难度就大了几分。

    其甲街145号的丰满楼。是此街上的酒楼。上下三层。价格不贵。酒食甚好。深受附近的学子举人们的欣赏

    主世界的人。实际上骨子里都是潇洒随意的人。三人学习不方式。但是其它就比较轻松了。这不。今天又到了酒楼上来。

    三人穿过门。这时是中午。楼前站着两个少年便鞠躬行礼:“三位客官请!”

    一楼全是散桌。大部分是普通人。酒楼中。自然有着唱曲、弹琴、杂耍的。人来人旺。热闹之极。三人笑笑。已是上了楼。

    二楼是屏风隔成的单间儿。相对清净。花的钱也不算很大。

    至于三楼。是雅轩。里面有专门侍女所陪。时有丝竹琴瑟之声传来。这种消费自然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人的身份和钱财。也只有在二楼的单间中。不过这正合三人之意。

    见的小二上来。点了八只菜。又要了二壶酒。这些菜都是中等菜式。没有多少时间。就送了上来。把屏风一隔。里面就清净了。

    丁昭、田堂、徐玄三人。就开始喝酒吃菜。徐玄咕嘟的说着:“菜还可以。只是这酒真的很贵。”

    “没有办法。农业社会嘛。现在酿酒大部分是粮食。朝廷为了控制民间酿酒而导致粮食缺乏。课以重税。私人酿酒。如果仅仅自喝倒没有什么要紧。敢卖出者其税都是极重。偷税十五斤曲酒。便流放三百里。”田堂如此说着:“而且帝都是京畿重的。自是实行酒的专卖。由朝廷的酒库辖制酿制与销售。更是监督严格了。”

    “记的前朝的事。说南方三个府的商税。一年也只有二万两银子。现在当真是重商课税社会了。”丁昭感慨的说着:“这些日子观察而看。这商税我估计要占朝廷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了吧!”恩。各行各业。课税都有不同。”

    他们三人不知道。方信来自的球。他是深刻记住了明朝的教训。

    在方信看来。明太祖英明神武。不愧洪武二个字。但是在商业上是一个白痴。彻底体现了农民对商业的无知和狭窄。

    经济和商业的规模。归根到底是由人口和当时科技水平决定的。明朝人口不比宋朝少。科技水平也是一样。就算不大举进行海贸。其商业总量也非同小可。

    真的要说海贸之利。是南宋时期。而在北宋时。国家财政收入中工商业所比重已经超过了农业!北宋庆历年间。每年商税收入1975万贯!

    可惜的是。明太祖大概把商业比同于农田了。他颁布的法令。记载在。所说:“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着以违令论。”

    要知道。商业与农业不同。农田上。由于周期长。又有着层层盘剥。所以国税基本上在十分之一是正常。但是商业流通。一般来说。按照行业和规模的不同。取5%--50%都属正常范围内。明太祖一概论之三十取一。可见其对商业基本上没有多少认识。

    最可怕的。不是这点。朱元璋在轻商税的基础上。又颁布贱商令。洪武十四年。太祖下令:“商贾之家止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纱”。

    封建社会中。着装代表了人的社会等级。这一法令体现了朝廷对商人的位的蔑视和严重压制。

    这就导致了一个导致日后明朝灭亡的本质因素----商人不的不投靠着士大夫阶级。这种情况到明中叶后发展到颠峰。而官商结合。士大夫为了自己的利益。坚决抗税、逃税。皇帝如要把心思放在商业上。就是“与民争利”就是昏庸无道!

    晋商。南商。此实际上都是士大夫阶级所结合产生的力量。为此卖国求荣都是等闲。

    明朝中叶后。商品经济和资本经济发展。世界第一。这个“明失之于财”。不是商业经济不行。而是朝廷根本收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