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卷《猛士》 第一百七十四章:一锅乱粥(八千字更新后,小声的求月票) (第2/3页)
不争的事实,天子一定会把这笔帐算在朝臣的身上。推出几个朝臣当倒霉鬼,用来安抚林斌。 现在林斌已经攻下了半个河朔。而且还在继续进逼,说不准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攻下整个河朔,他们之所以被聚集在一起,是要想出一个策略,让林斌把攻下的土地交出来,更要让林斌献出俘获的战马。 “护汉侯率领本部十万大军进逼高阙,诸卿有何话说?” 汲暗不想坏当今天子的兴致,但他不得不说出心中的顾虑。 “陛下,护汉侯在塞外接连获胜固然可喜,但此非善事尔,乃祸事。” 刘彻剑眉一挑,“噢……!?” 汲暗极为平淡,一幅以事论事的架势:“林斌此人乃智勇双全之将也,素来睿智,怎会不知下诏命其攻伐河朔乃‘借刀杀人’之计?林斌既知此乃借刀杀人,为何率领本部攻伐?他必是熟知匈奴虚实,非遵从诏命。臣是看见林斌攻伐了河朔,也看见林斌没有请示便自行招募异族为兵。臣听闻,林斌手握‘十部五军’之权,自称‘汉十部’‘汉五军’,夷狄都以加入‘汉族’为荣,陛下可知林斌设立此‘十部五军’有何用意?” 刘彻先是一愣,随后非常厌恶地看着汲暗,他本来就不喜欢汲暗,觉得这老头总是不会看场面爱坏事,每一次都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现在讨论的是怎么安抚林斌,让这头桀骜不驯的猛虎交出握在手里的东西,这老头说那些话分明就是想追究一些现在不应该追究的事情,不明白的人还以为是要再一次出策进行逼反。 王臧看到刘彻露出怒容小眼睛一眯,他是坚定的儒家信徒,一直就很不爽有‘黄老宗师’之称的汲暗,认为要打倒黄老学派这个汲暗就是第一个要先对付的人。现在王臧瞧见刘彻就欲发怒,哪能不跳出来煽风点火? 汲暗心里何尝不是在叹气,他知道说这些话不但得罪了皇帝,更加会让某些人有攻击自己的机会,但是作为一名汉国的大臣,有些话明知道说出去要得罪很多人也必需说。这是他认为作为臣子必需有的cao守。 王臧还没跳出来发挥口才,赵绾先跳了出去…… “圣君,汲暗之见,臣不敢苟同!” 赵绾摆出一幅严肃表情,心里不断构思词汇。他善于揣摩人的心思,自然知道刘彻也在亟待林斌发展壮大,但是按照目前的态势。亟待归亟待,说什么也得先把林斌稳住了,只要稳住了以后有的是时间来设计剪除威胁。 “臣以为,护汉侯设立此‘十部五军’并无不妥,我朝律法有明,护汉侯品爵可开幕府、招募部曲,陛下又有言在先。护汉侯可便宜行事,为攻伐河朔起见,护汉侯收拢归降天朝的异族攻伐匈奴足显之智。此举乃‘以夷制夷’,有何不妥?” 田蚡收了好处自然要跳出来,他见赵绾说了半天,说些乱七八糟的例子分明就是想搅乱议题。也说:“是啊是啊。护汉侯还是忠君爱国的嘛,让胡人去攻打胡人,咱们汉国人能从中得利,有好处嘛。” 有人吱笑出声,大伙瞧去,却是窦婴在那边偷笑,也不知道笑什么。 田蚡和窦婴一直不对头,看见窦婴笑当即沉下脸来:“魏其侯可是嗓子不舒服呀?” 窦婴不想正面与田蚡为敌。但却也不愿意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落下威风,“窦某是笑啊。有些人没把事情的关键说出来,总是胡搅蛮缠,只会捡些好听的说。” 田蚡听着也笑了,他怎么能听不出窦婴是在退让,一想起近阶段两人有共同的利益,他也不想和窦婴吵。 赵绾和王臧多次邀请就门儒学的田蚡和窦婴站在他们那边帮忙造势,但很明显,赵绾和王臧一伙一看就不是能成事的人,要不是有林斌在外面吸引窦氏门阀集团的注意力,以赵绾和王臧的办事能力早该被设计落个横尸的下场。 刘彻蛮横地转移了话题,将话题引到南方诸国sao扰汉国南疆的事件上来。 “臣以为,南方诸国不足为虑。” 众人讶异地将视线转到汲暗身上,差不多都在想,“这老头儿刚刚得罪了那么多人,现在还敢跳出来说话?” 汲暗不理会他人怪异的目光,他恭敬向刘彻行礼,“南方诸国皆为先秦遗民所建小国,此乃未昭之事。诸多小国兴兵扰汉边境,起因乃朝中有人排斥为汉国立下血汗功劳的护汉侯林斌。臣以为,陛下可命护汉侯昭示天下谴责南方诸国。护汉侯一出声,南部诸国必然引兵而退。” 田蚡皱眉而起:“噢……,按照大夫的话来说,护汉侯一句话,南部诸国都要退?” 汲暗绷着脸,“武安侯,老臣只是以事论事。” 田蚡呐呐的笑了。 刘彻虽然讨厌汲暗,但却非常欣赏汲暗。这并不自相矛盾,作为一国之君也是有感情的人,有权利去喜欢或是讨厌人,但身为一国之君,刘彻可以讨厌臣下,但却不能否认臣下的能力和cao守。他知道汲暗说的对,如果汲暗不是说的那么直白,他或许就允了这个提议,但是说的那么直白,真要让林斌按照中央的意思做,这等于是向天下说“中央政权的威望还不如一个刚刚升任起来的侯爷”,这样的话,天子和中央政权的颜面就丢尽了。 刘彻用求救的眼神看向窦婴,老皇帝临终前就有交代,说窦婴是一名好臣子,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可以问窦婴。 现在的汉国太匮乏人才,这是刘彻心忧的第一件事情。那些开国的功勋,他们的后代已经在奢华中溃烂,变成一群依仗先辈荣光活着的蛀虫,逼得刘彻不顾朝野上下的反对声中下诏招贤,这还不是因为那些门阀世家都是一帮子没用的废物。 窦婴现在是汉国的丞相,可谓是百官之首,为人也正直,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窦婴办事只看理不看人,他不管是皇家人、窦家人、还是哪个门阀世家的,有错就重惩,根本不给任何人面子。 选丞相,要选一个有才华的人,但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就没有一套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制度。 汉高祖55岁当皇帝,62岁去世,八年中他忙于两件事,一个是不停地平叛,再一个是他家庭内部矛盾一大堆。大老婆吕后和那个戚夫人之间皇子争的事,哪里顾得上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惠帝继位,当年就搞了个人彘事件,之后。他就成了半疯半傻的人,基本上不理朝政,他也不可能去培养人才。 吕后时。忙的事更多了,怎么杀刘姓的诸侯王,怎么封吕姓的王,光这些事就忙不过来。再说吕后是一个没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你叫吕后去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简直是开玩笑。 文帝顶多能做些减轻赋税。减轻一些刑罚的事情,人才培养谈不上。 景皇帝呢?这位忠孝的皇帝半辈子都被自己老母窦氏压制着,凡大事没有窦老太太同意就不能做。压抑数年终于能做点事情了,但是也只能按照文帝时期的政策做些减轻赋税,减轻一些刑罚的事情。看景皇帝留给当今天子刘彻的人,那些臣子的年龄基本超过半百就该知道。到了这一代汉国的贵族已经彻底‘沦陷’了。到后来景皇帝得到了窦氏的认可。还是在梁王刘武的帮助下才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