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_第七卷《卷土重来》第二百五十四章:岁岁轻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卷《卷土重来》第二百五十四章:岁岁轻叹 (第2/2页)

…汉部也能在年年的战争中锻炼军队,依靠战争大量俘获人口。”韩安国调转马头,他忍不住再一次回首,“他知道挡在这里每年都要和北狄、东夷打仗,怎么还选择这里?”

    没有答案就是答案。由于策略方针的问题,汉部注定是一辆停下来就会出大问题的战车,林斌只有一直寻找敌人,把内部的压力向外引,用战争吸引人们的目光,让他们暂时忘掉一些不该记起来的东西。

    虽说汉部已经自立,但是汉部还没有国号,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汉部其实很像一个畸形儿,她的内部结构混乱,社会体系没有确定,她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不断征服别人。

    征服的乐章依然在奏响……

    黑旗军进攻肃慎王城的作战一刻未停,仅在三天之内就消耗掉近五百万枝箭矢。箭矢的高强度消耗是对后勤供应的巨大考验,索性的是辽地不缺少制造箭矢的材料,黑旗军随军匠作营本身的制造能力强大。再加上后方的支持目前还没有出现箭矢短缺的窘境。

    狼军攻下黑龙江平原后经历十天的南下作战一举攻克肃慎多处城镇,其实以其说是城镇不如说是聚集人数较多,有固定栖息地的部落村子。目前狼军在陈汐的率领下一路凯歌,驻军于蛇湖配合黑旗军已经完成对肃慎两面夹击的战略部署。

    不对等的对手,一切等的只是约定之日的到来。

    看远方……

    吕炎与前来交换驻防的友军交接完毕后,他率领在汉国历练的七万步军离开医无虑山向东北方向开拔,准备与南下的虎军会合。再配合驻军于秀水河的甲贺豹军从两个地方发动对卫氏朝鲜的战争。

    打卫氏朝鲜不像打肃慎,肃慎还是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部落体系,落后的兵器再加上落后的战争思想让肃慎人离开丛林便不足为虑。

    卫氏朝鲜作为一个已经存在数百年的政权。她的军队有完善的军备,军队的将领也不是处于蛮荒无知状态、连兵书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肃慎人。其实这些都不是难题,唯一存在障碍的是卫氏朝鲜有城,很多坚城!

    汉部……的军队。她的主力是骑军。卫氏朝鲜的领土很少有平原,大多是山地和河道,卫蒙政权经营了数十年几乎每个险要的地势都有建关隘,卫氏朝鲜的军队也不是肃慎军队,守城军队的军备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比汉国更加精良,想要啃下卫氏朝鲜的过程将十分艰难。

    一个远在汉国长安的人听到汉部即将进攻卫氏朝鲜时说:“会死很多人,多到难以想象!”

    诸多听众露出严肃的表情。这些人的装扮皆为文士,他们从四面八方被汇集在一起。聚集起来的唯一目标便是到辽地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

    “死人……林斌不怕。他是一头猛兽,到了一个地方肯定要吞噬人命。据说与之交战的肃慎全国人口锐减,十不存五,其中以东部人口减员最为严重?”

    最先开始说话的人又笑说:“东夷人与我等何干?此次我等相聚只为谋策,如何在到达辽地后打入汉部,获得林斌信赖,掌控汉部重权!”

    晴天风雨兮,将临下……

    **********************************************************************************

    以下不算起点币:

    汗……哈,玩笑开大了,写的匆忙没有校对,伊斯兰教的确是公元七世纪出现,上章的bug已经改了。

    中国古代宗教的道教有查过,道教在西汉时期确实还没有建立,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的道论,最早的话可以追溯到老庄,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在东汉的书写后才有道教的传播,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

    锋锐老兄说的太常,在秦时是叫奉常,到西汉时期的太常属的确是为皇室服务,主管掌宗庙事,一般不参加具体的行政事务,是九卿之首。属官主要有太史,太乐,太祝,太宰,太卜,太医六令丞,博士祭酒以及诸庙寝陵园,机构复杂,编制庞大。而这个太常属是为皇室办事,没有在民间传播,所以书中泛指的宗教信仰没有把它算进去。另外,有些没搞懂,它好像是孔子写的,与似乎没有直接的联系,道教的教主是老子,没有孔子的事吧?

    ps:辽地的情节很快就要结束了,最近一直在啃西域五十国、印度支那各国、中东诸国的资料,经常在图书馆和书店当游魂,啃饱一些避免出错,见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