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流言(上) (第2/2页)
声犬吠,划破空间的静谧,继而又羞愧般噤声。远处的村落和树林,躲在雪温柔的怀抱里,像一个乖巧入睡的孩子。 “大哥!好像以前咱们都在汴京的时候,你时不时的来上那么一首诗词!后来还得到了苏轼大人的好评,”杨得贵对于这样安静的赶路有点不太习惯:“不如趁着现在官道四下无人,你再来上这么一首?” 杨翼不屑道:“什么叫趁着四下无人来一首?我的诗词见不得人吗?”想了一想,却还真是作不出来,若说到必须应景,则伟人的《沁园春》最佳,只不过那首词里涉及到大宋朝的老祖宗,绝对不能在这里瞎叫唤,除此之外,前人的著述不能用,后人里说到雪则是李清照用得比较多,只不过李清照的词过于讲究离别的伤情,和自己雪天会佳人的行为实在不搭调,所以还是算了。 待转过一个树林边的弯道后,杨翼便发现了几驾骡车,骡车上辎重甚多,最前面的一架上似乎是这个小车队的主人,看来像是一个四口之家,一男一女和两个小孩。杨翼二人的马甚快,转眼间便赶上了这个车队,经过旁边的时候杨翼赫然发现骡车上拉的竟然是大堆书籍。 “敢问这位相公姓甚名谁?”杨翼放缓马速,在马上朝骡车上的中年男人施礼道:“想必定是学问高深之人,车上这许多书真是集来不易啊!“ 那人瞅瞅杨翼的官服,忽然施礼笑道:“这位大人,下官郓州教授,李格非,字文叔!不敢当学问高深之名!” 杨翼哦了一声,觉得这名字颇为熟悉,好像在哪听过:“啊!原来您亦是朝廷命官,本官失敬了!不知进京何事啊?瞧您大包小包的好几驾车,竟是升迁入京的么?” 李格非捋须笑道:“承蒙圣眷,下官补除太学博士,是以进京啊!” 杨翼微微觉得有点失望,本来路上遇到一个看起来学富五车的人物,还想拉到武学里教授文化课,但现在人家是太学博士,下面一帮太学生嗷嗷待哺呢,哪有闲空帮自己呢?好在杨翼却也豁达,尤其是博士的称号似乎唤醒了自己的一些莫名的回忆,所以不再急着赶路,反正汴京也就那么点距离,便与那李格非交谈起来。尽管杨翼比李格非年轻许多,但杨翼的大名天下皆知,也令李格非惊异之余大为敬仰,两人就雪论诗词,聊那京东路郓州与京城的民俗差异,竟颇为相得,一路上甚为开心。 “原来嫂夫人竟是彰德军节度使王相公的孙女,与李大人真是天作之合啊!”杨翼大声奉送好话。
杨得贵一直在一边插不上话,这时忽然灵机一动道:“真是天作之合,有道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您二位的这对小子女看起来就是聪慧啊!” 杨得贵的话听来甚是粗俗,但也算是好话,李格非微笑道:“犬子名迒,小女名清照,多得这位大人赞誉了。” 杨翼这个时候觉得有点冷,因为这件事情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灵异事件,先前才想着李清照的词呢现在就见到了本人,真是灵异啊!至于李格非就不用说了,与廖正一等人同具文名,被并称为「后四学士」,散文大家啊!难怪刚才一时听来耳熟! 李清照这个时候才三岁大,在杨翼眼里立即变得异常可爱起来,脸蛋红扑扑的眼睛又黑又大真是天生聪敏过人啊! 接下来的一路上杨得贵非常的郁闷,因为没人理他,更奇怪的杨翼直接跳人家车上和那小女孩逗起了乐子,“平时没见到你这么喜欢小孩啊!”杨得贵郁郁的想。 短短的路程很快就结束了,进了城就开始告别,杨翼这个时候就动了把太学和武学合并的心思,只不过这个目标看起来似乎颇不现实且遥远,但是杨翼觉得像李格非这样不太得志却又满腹才学的人应该朝野还有很多,自己是应该好好梳理梳理这个时代中的著名人物了,看看还有些什么人才可以招揽。 ****** 飘香搂是如今号称全国第一大酒楼,人来人往顾客盈门,即使是在这个雪后的白天,楼上楼下都几乎是满座的。杨传香早已经不掌柜了,现在他的白酒事业遍布天下,酒楼只是一个小生意而已。只不过他办公的场所还是在飘香搂大院内的一个小楼里。 “难得贤侄有心回来看你叔叔我!”杨传香其实心里在嘀咕不是回来要钱的吧?反正自从你作了官就对咱们老杨家没啥贡献了:“南泊那边我打听过了,千多号人啊!都是咱大宋的将才,将才哪能不喝酒呢?我听三国里头关二爷和张三爷那都是酒量过人啊,你要不…..” “得了!我明白,我那里要酒的时候当然肥水不落外人田。”杨翼见废话基本说完了赶紧站起来要走,省得听老狐狸在那里不停的说钱:“乌伦在哪呢?我找她去!” “在大厨那里帮忙烤rou!”杨传香像是想起什么,小眼睛里精光四射:“原来你这一个月回趟家不是来看我的,好!男人嘛!都这样,我可告诉你个事,当朝副相,王存王相公你听说过吧?” “有话就说!”杨翼对杨传香这种诈诈唬唬的口气颇不以为然。 “你叔我虽然是生意人,但朝廷里的大人都喜欢往飘香搂里跑,咱也有点消息来源,最近到处风传你杨子脱和王存相公的孙女有一腿啊!”杨传香语重心长:“王存相公德高望重,你这么个搞法好像不太合适,不如咱老杨家找人说媒去?” 杨翼的眉头皱起来了,王存的孙女?不对劲啊!莫非是朝中有人针对自己散播谣言?自己好像很低调啊!朝会都没参加几次怎么会得罪人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